明华居士:有些人学佛后,变得更容易生气

  核心提示:我们在没有智慧,在没有了解别人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去跟着他人学佛;作为普通人,避免生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回避,时间可以让我们不再对别人生气!

我们学佛网目前除了六个公众号,还有三个微信号,真实有效的个人号微信粉丝达到了1.2万人以上,所以在每一个微信号上,我们有清楚地写着不入群,因为确实要服务好这1.2万佛友已经很难了,大家提各种不同的问题,而我们没有其他工作人员可以做好这种服务工作,只能我自己天天花大量时间在这个三微信号上,基本上做到了有问必答(但我们不对招呼做任何回复,请大家留意),根本不会有时间进入任何微信群参与任何话题。甚至于最近半年,我很少出门,半年时间离开佛山也不超过两三次,因为实在没有时间,天天心理想着还有那么多人微信信息没有回,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工作压力了。

但就有这么一位佛友,天天发入群邀请,我们就给他群发了一条新春法会公告信息,就立马气就上来了,不仅指责我们不入他建的群,还说出一些非常难听的话,言语中威胁要黑了我们,其实他就是留言给我们看的,让我们知道不入他的群,欠了他太多太多,他留完言后就直接黑了我们,我们想解释为什么不入群都没有办法了。我看了他的群名,也是关于佛教和传统文化的,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现象,现在什么人都可以建群,群主素质高低不下,然后还在群里去引导别人学佛或学传统文化,如果自己都没有做好,这不是误导别人吗?以自己的修行来带别人,还会败坏佛教声誉。我们网站或公众号里经常发一些大德或法师的文章,告诉大家不要生气,不要生气,生气是火烧功德林。如果做了群主,还无理由无端端地生气,修行到哪里去了呢?

其实在网络上,这样的事情是非常常见的。我们可以认为这些人是非常自私的,非常我执的,我们说话做事情,要经常将心比心,我们要站在别人立场考虑问题。就这件事情而言,我们群发了一条消息,你觉得打扰了自己,你就如此生气,那你自己想过没有,你天天拉别人入群,天天打扰别人,如果我们和你一样,我们该气到何种程度呢?但我们也没有骂过你,更没有删掉你呢。这些人呢,其实在学佛前,没有那么大的脾气,学佛后,特别是做了群主或学佛群体的管理人员了,想着自己天天为别人服务,傲慢心起来了,觉得自己功德大,自己很了不起,人人都要顺着他的意思,一言不合,或一事不顺,就气上心来,学佛了,嗔恨心还这么大,傲慢心还这么大,怎么能好好学佛呢?又怎么能去带领别人学佛呢?

反之也从这件事上,我也想告诉佛友,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在没有智慧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去加任何微信群,群里聊天,浪费大量时间,而且在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跟着别人学佛,很容易受到误导,学成了魔自己还不知道。现在大家学佛,高僧大德法师的开示,都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微信或网站获取,通过在群里辨来辨去,实在是不可取。有时间还不如多看一些大德开示。

其实我们为大家做这些微信号,是很辛苦的,有时是非常吃力不讨好的,我不知道有些人是不是真心学佛,我们发布的文章稍不合意,就直接开骂,甚至不如街上一些“泼妇”,用语甚至极端下流。对此我们只能苦笑而过了。其实我们学佛,都是有一个过程的,随着自己的修行境界提高,很多过往的认识我们也会改变,所以我们不能随意去指责他人的不对,有时是我们自己确实没有达到别人的境界。如我以前也一样认为如杀人就一定是罪过,很严重的罪过,但现在认识不同了,如在国家法律上正当防卫杀人是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人(当然防为过当除外),而佛教上也认为如果杀人是为了利益他人,比如可以避免更多地人被杀或受到伤害,也不认为是有过的。我们随意指责他人,如果指责的人是一个开悟的人,是要担口业重罪的。佛经上有说到一个故事,有位法师说另一位法师看上去象猴,被说的法师马上告诉这位法师要忏悔,因为他开悟了,虽然这位法师忏悔了,但还是避免不了要五百世堕落成猴。口业,我们不能不防啊。

还有我们大家都是普通人,在生活中难免有时会生气,我也是一样,有时有人让我生气,甚至见到他就很生气,控制不住地生气,那要怎么办呢?我个人做法也很简单,那就过段时间再见呗,先避一避,有什么事情先放下,时间可以慢慢让我们慢慢对他不再生气。有句话说的很好,去年的事,在今年统统变成故事了,人生就是如此,有时真地没有必要去纠结。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夫妻婚姻不顺,务必要忏悔曾经用感情伤害别人

夫妻婚姻不顺,务必要忏悔曾经用感情伤害别人

现在人病苦多,家庭不和睦,以及离婚等现象,这里头不仅有可见的原因,还有不可见的一种怨气在里头推动。比如癌症病苦,以杀业为多。古人有诗,千百年来粥里羹,仇深似海恨难...

犯有严重邪淫恶业之人,能顺利戒除;一定有大善业

犯有严重邪淫恶业之人,能顺利戒除;一定有大善业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戒色,戒邪淫是惊世骇俗的也许大家已经对戒邪淫的必要性和它深远的意义已经有所了解了,但是我今天想说的是惊世骇俗这四个字,它就体现在一种看似平凡看...

体慧法师:建立持戒的基本观念

体慧法师:建立持戒的基本观念

体慧长老龙庄讲寺3月15日开示台湾宝岛慈光寺体慧长老开示  八关斋戒就是出家人的清净戒律,清净梵行,佛陀的清净戒律清净梵行。佛陀为什么能成佛,出家人为什...

星云大师: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06

星云大师: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06

星云大师 : 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06四.悟后的生活  悟前、悟后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开悟之后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风光?开悟后天地还是天地,日月依旧是日月,人我仍...

其它:太虚大师的佛教观

其它:太虚大师的佛教观

太虚大师的佛教观 编辑:李明友 来源:南普陀在线 内容提要:本文以二十年代关于宗教问题的争论为背景,论述了太虚大师有关宗教、佛学与文化的关系,中国佛学的特色...

嘎玛仁波切:不在无数个“盼望”中苦中作乐,明白

嘎玛仁波切:不在无数个“盼望”中苦中作乐,明白

人们经常会忘记很多东西,似乎有选择性健忘症。比如为了达到某个阶段或取得某种成就,你曾历尽身心的艰辛与疲累,甚至遭受到很多忧愁、烦恼与痛苦。但是,当你成功达成这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