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行为还不如在家人,现个出家相,要不要

「《探玄记》曰:生我福故,名福田。」我的福,它能够生长我的福报,这就是我的福田。「又《优婆塞戒经》明三福田」,我刚才说的。第一个,「报恩福田,父母师长也。」父母是生我之恩,身命得自于父母,慧命得自于老师,父母跟老师对我是有恩,这是恩田。所以父母是应供,老师也是应供,应该接受我供养,我们应该供养他。

第二,「功德福田」,这是三宝,佛法僧。现在有人说,这个僧已经他不持戒了,甚至于行为还不如在家人,现个出家相,要不要供养?要。为什么?他既然是这个形象,我们是恭敬三宝,他现的相是三宝之一,他自己破戒不如法,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为几个人败坏佛门,把整个佛门都把它放下,这是错了。一百个出家人里头,九十九个不如法,还有一个真如法的,都不得了。所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教我们「礼敬诸佛」,那是没有分别的,他的功德大!

他不是看作僧,他看到那个出家人是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那还得了吗?他心目当中是供佛。他不管他是真僧、假僧,我心目当中是供僧,你就得福。不可以起分别,不可以起执着;起分别执着,你自己把你自己的福田破坏了,别人破坏不了,这个道理要懂。

大圣大贤、诸佛菩萨都教导我们,「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虽然是个破戒比丘,一切都不如法,他的本质是佛,他的本性是善,所以你从本性上去看,他是佛,他是善,我们就应该供养他。所以十大愿王里头「广修供养」没有分别心,一律平等供养,都是把众生看作佛,所以他能成佛。佛眼看众生全是佛,凡夫看诸佛如来都是凡夫,这是什么?

境随心转。所以问题,我们是什么心,外面就是什么境。我们是个佛心,所有境界都是佛,我们是菩萨心,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菩萨。你看到是个破戒比丘,那是你的看法,真破戒假破戒与我们不相干,要看我们自己用什么心,这个才重要。

希望我们从今以后不再用轮回心,用轮回心,你看的、你想的、你说的、你造的全叫轮回业,往后继续不断再搞轮回,就干这个事情。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九一集)2011/7/12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你说这个多自在,省

净空法师: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你说这个多自在,省

所以要知道苦乐,你就会下定决心,我要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妙是真妙,跟我们这个世界完全不一样。我们这个世界人身体是物质,所以必须要有饮食、要有养分。极乐世界身体...

传喜法师:学佛要照见空性智慧

传喜法师:学佛要照见空性智慧

学佛要照见空性智慧 无论怎么严寒,我们总是对春天充满了期待;不管是天地万物沐浴于春风之中,还是我们有情生命在慈悲中成长,观音菩萨大悲主尊哪,是一切诸佛菩萨的...

南怀瑾:要想打坐入定,肠胃必须清净

南怀瑾:要想打坐入定,肠胃必须清净

人世间有三件事最不容易克服,就是饮食、男女和睡眠。一打坐腿就发麻发痛,皆因肠胃不清之故。辟谷这个法门不能随便试,如果不会服气的话,肚子一饿,胃壁互相摩擦,会搞得胃...

念经来忏悔感情债

念经来忏悔感情债

这世间的债,有三种:钱财、命债,感情债。命债包括人命债,还有动物的命债,乃至不小心杀死了有灵性的动物,犹如蛇等。这个命债就比较严重了。这次就讲感情债。这世间人婚姻...

星云大师:教你遇到事情不生气的方法

星云大师:教你遇到事情不生气的方法

星云大师一般学佛修行的人,平时听经闻法,对于佛法的道理好像有所认识,有所体悟。但是,境界一来,就迷惑了,这就是「说时似悟,对境生迷」。因此,佛教主张「解行并重」,...

生气后的可怕后果

生气后的可怕后果

现在人们常说,“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话真的没有错。真的,其实很多病都是自己作的,大多数疾病都和生气有关,不生气就不生病。生气所导致的疾病,到底发病率有多高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