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荣博堪布: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太烦恼、太生气

文:希阿荣博堪布

什么是快乐?痛苦消失就是快乐。

快乐就在身边,可是我们要么因为心不够静,察觉不到,要么因为它转瞬即逝,我们来不及感受。

快乐其实很简单,并不需要很多条件。再平凡的日子也充满快乐。口渴的时候,喝口水会快乐;肚子饿了吃碗面条会快乐;下班高峰的时候在地铁里意外得到一个座位会快乐。

如果不把快乐一味寄托于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所带来的刺激,那么快乐的感受是可以延长、扩大的。有时候,人们并非不快乐,只是以为自己不快乐而已。试着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我们会发现情绪就像天空的浮云,变化多端又随时消散。远看一朵一朵仿佛人能在上面漫步起舞,走近才发现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不要被情绪推着到处乱跑,转过身正视它们,看它们从何而来、往哪里去。事实上,你就是想不间断地生一辈子气、发一辈子愁,也是办不到的。

《阿含经》中讲述了四念处的修行法门,就是从身、受、心、法着手,如实而又绵密地觉察自己的身心。在这种了了分明的觉察中,很多烦恼消失无踪了。每天让自己的心安静片刻,只为单纯地去听、去看、去感受。

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太烦恼、太生气。生活原本就是变化无常,喜忧参半,甚至带点混乱的。

很多事情都不可强求,自己尽了心就好。做事之前善加考虑,从善意出发也尽心尽力了,即使结果仍不尽人意,这份善心依然会积累福报。

想得太多所以不开心,心思单纯,生活简单就很好。无论生活际遇如何,我们都要发愿活得快乐。快乐的人生从接受缺憾开始,接受一个不那么完美的自己,学会对自己说:“我不再需要什么,我很满意。”

幸福源自内心的安宁。

轮回不是指一个地方,而是心的状态。心里有贪婪、嗔恨、愚痴、傲慢、怀疑、邪见就是轮回。心的不平垢染外现为山河大地、沟坎荆砾,种种悦意和不悦意的外境。心有局限导致眼、耳、鼻、舌、身、意的局限,以及生活际遇的百般痛苦缺憾。生老病死、苦难、分离、仇恨是轮回,相聚爱恋及一切会消逝会演变成痛苦的都是轮回。此心烦恼不歇,轮回不止。

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并在随后的四十九年里,传讲八万四千法门引导众生证悟实相。《华严经》中记载了佛陀这样一句教言: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很多习惯,尤其是心的习惯,让我们看上去像个傻瓜,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困窘的境地。修行便是以温和的方式改变这些习惯,使自己逐渐走出窘境,这就是出离。

所有众生都有一颗本自具足的菩提心。不论我们曾经多么贪婪、残暴、奸诈、愚昧,都从未令它有丝毫减损。它一直在那里,从未离开我们,所以修行不为再去成就什么、证明什么,而只是引导我们放松下来,慢慢去贴近本心。

 

点我:

相关文章

珍惜婚姻,珍惜感情

珍惜婚姻,珍惜感情

在古代,绝大多数人的婚姻都只有一次,安稳的一生一世的走完。为什么现在很多男性女性对婚姻如此的任性和轻率,答案就是:这个时代给我们的诱惑太大了。职业女性在社会上,面...

净空法师:如何从乞丐的命,到十年布施一个亿

净空法师:如何从乞丐的命,到十年布施一个亿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指导我的老师是章嘉大师,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方东美先生将佛法介绍给我,我知道佛法是大学问,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我向大师请教:佛门里有没有方法,让我...

传喜法师:悟空性不离缘起之智慧

传喜法师:悟空性不离缘起之智慧

悟空性不离缘起之智慧2008、09、28 ——传喜法师于大连开示    有次在一个地方,不知不觉有个场景就被吸引,街头一个魔术师端一个盘子...

嘎玛仁波切:令善根不断增长、财富具足、家庭美满

嘎玛仁波切:令善根不断增长、财富具足、家庭美满

行善业,为解脱播种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是身的三善业,而语言的善业也有三种。第一种不讲谎言,就是讲真实语。但是,讲真实语要非常小心,用真实语揭别人疮疤时就变成是严...

济群法师:问:轮回是看不见的,应如何理解呢?

济群法师:问:轮回是看不见的,应如何理解呢?

问:轮回是看不见的,应如何理解呢? 济群法师答:轮回,其实是内心迷惑的显现,根源就在我们的心。换言之,在我们的凡夫心中具有六道众生的心理特质,当这些心理外化后...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一根稻草,扔在街上,就是垃圾,与白菜捆在一起就是白菜价,如果与大闸蟹绑在一起就是大闸蟹的价格,我们与谁捆绑在一起,这很重要。旅游需要导游,人生也需要导师。读万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