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气,是一种​修养

古时一位老妇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

有一天她去找一位高僧求教,高僧听她的讲述,把她领到一间静室里,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破口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还是置若罔闻。

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来到这个鬼地方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肯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还生气吗?”

妇人说:“不生气了。”

“为什么?”

“气也没办法啊!”

高僧又离开了。

当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高僧笑道:“你还知道值不值得,看来心中还有气根。”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 妇人问道:“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我们的生命就像高僧手中的那杯茶水一样, 转瞬间就和泥土化为一体,光阴如此短暂,生活中一些无聊小事,又哪里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去生气呢?

相信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过为琐事生气的经历,无非是为了争高低、论强弱,可争来争去,谁也不是最终的赢家。

你在这件事上赢了某个人,保不齐会在另一件事上输给他,输输赢赢,赢赢输输。

当你闭上眼睛和这个世界告别的时候,你和普天下所有的人是一样的:一无所有,两手空空。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不要把时间耗在争名夺利上,不要总把“就争这口气”挂在嘴边。

真正有修养的人会把这口气咽下去,因为气都是争来的,你不争就没气,只有没气你才会做好事情,也只有没气你才会健康的活着。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传喜法师:福德还是功德——接待太平寺义工开示

传喜法师:福德还是功德——接待太平寺义工开示

福德还是功德——接待太平寺义工开示2013.11.18 信众:师父,我最近跟几个师兄一起,在学那个什么“现行果地觉”,是慈法法师讲的,算净土法门吧。好像两个多...

【菩萨戒】-菩萨戒是什么

【菩萨戒】-菩萨戒是什么

菩萨戒 (佛教解释)  大乘菩萨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反之,小乘声闻所受持之戒律,称小乘声闻戒。菩萨戒之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亦即聚集了...

星云大师: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02

星云大师: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02

二、如何开悟?古来能证悟的高僧大德很多,开悟的方法更是千奇百样,其中有不少是看到自然界更递兴衰的现象而开悟的。譬如:灵云志勤禅师看到桃花落地而开悟,并且做了一首诗...

梦参老和尚:皈依的因缘

梦参老和尚:皈依的因缘

现在,我们诸位有没有怖畏?有没有恐怖?我想没一个人敢答说:‘我没恐怖’因为你心里有挂碍,没有智慧,你怎能不恐怖,你必然恐怖。如果我们想要脱离一切苦难,就是生、老、...

刘素云:因为遭遇挫折困难而出家学佛,这个发心不

刘素云:因为遭遇挫折困难而出家学佛,这个发心不

这个世饶王听佛说法,他真正觉悟了,他不作国王,他要出家修道,这是真正的觉悟。如果他不是常常地听佛讲经,他不会觉悟。因为常常听佛讲经,他又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这样...

施一口水

施一口水

  从前舍卫国中,有一豪贵梵志,财富无数,其人也很聪慧明达,只是堕入邪见,不相信善恶报应,说布施无益。舍利弗以慧眼观之,这个长者宿有大福,今得豪富,即往度之。舍利弗即以神足持钵到长者家,这时长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