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L 11
1175经(紧兽喻经):本经以紧兽为喻,告诫比丘不要为表象所惑,而要拥有正知正见与正观,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如实观察,如此方得清净无染。 佛教自传入中国,自南北朝、隋唐乃至宋元期间,禅宗异军突起,涌现了一大批禅家祖师。我们发现,祖师们在开悟之前,有时会四处行脚参访,请高僧们予以印证。在佛陀时代,这种情况也自然是存在的,比如本经中有位比丘在静处坐禅之时曾作此思惟:“比丘云何知、云何见,得见清净?” 对于比丘的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很难回答,因为每个人的见地根性及修行方法各不相同,所以结论肯定不一样。此比丘便向大家请教,得出三种答案: 1、“于六触入处集、灭、味、患、离如实正知。” 2、“于六界(地、水、火、风、空、识)集、灭、味、患、离如实正知。” 3、“于五受阴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 以上三种回答,应该说都没有什么错,原因很简单,大家修持法门不一样嘛,所以得出的结论也肯定不尽相同。然而这位比丘听了心里不满意,并且不开心,最后直接到佛陀那里去请教。 佛陀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以紧兽作譬:在很久以前,有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一种名叫“紧兽”的树开花是什么颜色。于是只好向那些见过紧兽树开花的人打听:请问一下,你第道紧兽树开花是什么样子啊(“汝知紧兽不?答言:知。复问:其状云何?”)?于是他得到了如下四种答案: 1、“其色黑如火烧柱。” 2、“其色赤而开敷,状似肉段。” 3、“毵毵(长毛之貌)下垂,如尸利沙果(合欢树果)。” 4、“其叶青、其叶滑、其叶长广,如尼拘娄陀树。” 上面四种答案并不相同,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为什么?因为大家看到紧兽树的时候,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而且也未必是同一棵树。但是我们可以将这些散乱的特征进行归纳推理,便可以大致得出一个结论:紧兽树的果实一开始是赤红色,当果实成熟时,便变成黑紫色;这种树树叶为青色,树叶很光滑,而且既宽又长。经过这种归纳,我们只能大体上了解这种树的刍形,但是要彻底搞清楚这种树是什么样子,方法很简单:自己亲眼去看一看,便会真相大白。佛陀接下来又作一譬: “譬如有边国王,善治城壁,门下坚固,交道平正,于四城门置四守护,悉皆聪慧,知其来去。当其城中,有四交道,安置床榻,城主坐上。若东方使来,问守门者:城主何在?彼即答言:主在城中四六道头,床上而坐。彼使闻已,往诣城主,受其教令,复道而还。南、西、北方远使来人,问守门者:城主何在?彼亦答言:在其城中四交道头。彼使闻之,悉诣城主,受其教令,各还本处。” 佛陀所作的譬喻之中,各有所指:城者,譬人身粗色;善治城壁者,谓之正见;交道平正者,谓内六入处;四门者,谓四识住(识所安住、生长及增广的四个基地,即“色、受、想、行”);四守门者,谓四念处;城主者,谓识受阴;使者,谓正观;如实言者,谓四真谛;复道还者,以八圣道。 其实佛陀已经把答案告诉了该比丘。该比丘的问题是“云何知、云何见,得见清净”,佛陀回答是把握好我们自己,让身识皆能不放逸,守护好四门,持有正见,拥有正观,修之以八正道,如此一来,岂能不得清净?(12.21.) 你没有看到感情的苦跟不究竟,没有看透彻,就是没智慧,你只是知道表面,而没有思考究竟,这个是我们现在大家共同的通病。特别现在是资讯时代,大家看书、看电脑很快很快,但... 开启生命 ——贤宗法师开示于香海禅寺 杨柳整理 一、心安住处身安住 人在世间生活,最重要的是找到一种自己认可的生活方式。 能够安心于自己的生活状态... 《俄藏黑水城文献》之汉文佛教文献拟题考辨 宗舜法师 內容提要:《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部分1-5册)收录了大量佛教文献,其中绝大部分已经得到辨认,并拟定了较... 【念佛感应录】基督教徒 助念往生我母富宝琴,今年七月十四日去世,享年八十八岁。说来稀奇,母亲去世后竟分别按基督教和佛教仪式作了两次后事安排,最终往生极乐... 12. 随缘而不变 水还有清净的性,表示出世间法。世间是不清净的,所以我们要学水一样清净,有水的清净而且把握好了之后,就有解脱的心,才能够去救众生。自己的心还... 很多佛友一直饱受邪淫或淫欲心困扰,而且容易被吸精气,导致修行一直反复进退。《圆觉经》中说:一切众生皆因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修行人出离三界,首离欲界,欲主要是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