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智慧,如何供养三宝最殊胜

佛教所讲的佛宝,法宝,僧宝,称为三宝。佛是真理的发现者,法是宇宙的真理,僧是奉行真理的人。我们念佛修行,首先要恭敬三宝,供养三宝,这是佛弟子应该做的,也是念佛修行的根本。

谈到供养三宝,很多人都知道怎样做,其实,你做的只是外在的形式,没有领悟其中的奥妙。下面探讨一下如何供养三宝,才如理如法。

1,供养佛,我们现在不能见佛,只能供养佛像,在佛像前烧香礼拜,供养水果食物,花卉等表示自己对佛菩萨的尊敬。我们供养佛要有一颗虔诚的心,用自己最好的物品去供养,只有佛菩萨才有资格,享用这么好的东西。供养时心里观想,佛是慈悲的,佛是智慧的,佛是福慧两足尊的,佛会加持我的,这样做福报会很大,无量无边。

2,供养法,我们礼拜佛经,读诵佛经,弘扬佛法等,都是对佛法的供养。佛法经典都是佛祖自性流露出来的真理,宇宙万物的事实真相。蕴藏着很深的智慧,我们要用一颗恭敬的心,去学习佛祖的智慧,传播佛祖所教导的真理。

我们念佛修行,要有一颗正知正见的心,如理如法去修行。不要只注重外在的形式,在生活中要脚踏实地的去践行,改正自己的缺点,利益他人,传播正能量,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如果有人传播正能量弘扬佛法,你要随喜功德,不可随意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因为你的观点,可能会让不懂佛法的人产生误会,退转他们的信念,阻碍他人念佛修行,给自己造下罪业。所以,我们念佛的人,要守住自己的嘴,不随便到处造口业;守住自己的善心,处处传播正能量。

3,供养僧,我们到寺院捐香火钱,捐助米面衣物等,供养给出家人就是供养僧。佛菩萨不能亲自为众生说法,只有出家僧人用清静,没有染污的心代替佛菩萨,讲经说法普渡众生。所以,我们要供养出家僧人,让他们能够有一颗清净之心,去普度有缘众生。

人们去寺院供养一些柴米油盐等,满足出家师父的生活需要,供养一些财物用于修缮庙宇,维护佛像和花草树木,这些善行都有很大的福报,无量的功德。有很多出家师父都是苦修行,穿着百家衣,吃着百家饭,不贪图享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修行呢?因为苦能激励人奋进,精进修行不忘自己最初的信念,一心一意念佛修行。有的人把供养理解错了,经常给出家师父供养一些高档用品,出入一些高档场所,你这样供养出家师父一些享受,就扰乱了师父的一颗清净心,退转了师父出家时的初心。你这哪是供养啊,是间接阻碍师父修行,这个罪过可大了,这个不能有。你如果供养房,供养车,有些师父贪图享受,有了退转之心,就可能还俗了,所以我们不能受这个连带责任,好心变坏事,无形之中给自己造罪业。

我们念佛修行,只有一颗善心还不够,还要领悟佛法增加智慧,如理如法去做事情。只有明白了佛法的道理,领悟了佛菩萨的智慧,才能做得更圆满更殊胜。

 

点我:

相关文章

皈依过的,就不要再皈依了,为什么呢?(宣化上人

皈依过的,就不要再皈依了,为什么呢?(宣化上人

皈依不是凑热闹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皈依过的,就不要再皈依了,为什么呢? 一、避免佛教中为了争皈依弟子,搞得是是非非,人人为争利益,生大仇恨,水火不相容。 二、皈依...

净空法师:出家人,这是决定不能有的

净空法师:出家人,这是决定不能有的

「其心如如,《金刚经》曰:如如不动。故云不动」,就坚固不动。「此之不动,不是沈空滞寂」,沉空滞寂是小乘,阿罗汉跟辟支佛,他们证入涅盘境界,真的他什么都不做了,自己...

仁清法师:然面色光泽,面带笑容,生天者亦可有之

仁清法师:然面色光泽,面带笑容,生天者亦可有之

“然面色光泽,尸体柔软,面带笑容,生天者亦可有之。唯顶热一事,生天者所无”。明白了吧?升天,升天界的人,他也可能是面带笑容,就是脸上有光,非常有光泽嘛,尸体柔软,...

放生和杀生对于财富的影响

放生和杀生对于财富的影响

放生一般放生三到五年,放生的比较精进,必定会得到一笔相对比较大的财富,或五万十万或更多。这是放生业力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平时会得到一些小的善果,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

公案觉悟,生死了脱 很多人有这样一个疑问:修行禅宗要起“疑”,这不就与佛法教义所要求的“信”相悖了吗?其实不然。 就基本教义而言,佛法修行确实是要从“信”而入...

地狱

地狱

佛教地狱  地狱(巴利语niraya,或作naraka),分为四大类:八寒地狱、八热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  八寒地狱  八寒地狱分为:具疱地狱、疱裂地狱、紧牙地狱、阿啾啾地狱、呼呼地狱、裂如青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