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出家人的目的是什么?

因为世尊示现的是出家人,出家人的目的是度众生,学佛总目标是要成佛,是要自度度他。在家人,在家是身在家,心要出家。出家,在佛法里面讲有四种,四种出家。第一种、像释迦牟尼佛跟菩萨们,“身出家,心也出家”;对于这个世间一无所求,统统放下了,身心都出。第二种人,“身出家,心没出家”。身出家了,是出家人的样子,心里面还有世间五欲六尘,还有名闻利养没放下,身出心没出,这个没用处的,不会有成就。第三种人,“身没出家,心出家”。行!可以成菩萨、可以成佛,在家的菩萨;在家可以从事各行各业,都不碍事,都是菩萨。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里面,有经商的、有做工的、有作官的、作帝王的、作宰相的,也有作将军的,各行各业都有。就是说明这个社会在家大众,但是他们心出家了,心里面对于世间所有一切,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他们也统统放下了。心上放下,不是事上放下,事上他一切照做,心里头没有。所以他是真的菩萨,他是真的佛。

跟释迦牟尼佛同时代的维摩居士,那就是佛,他是在家佛。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十六正士,贤护等十六正士,在家菩萨。那十六个人都是等觉菩萨,他们的地位跟文殊、普贤、观音、势至都是平等的。所以菩萨,在家比出家多。在中国,中国的佛法有四大名山、四大道场,四大名山我相信你们不少同修都去参访过,四大名山是四大菩萨教化众生的场所。四位菩萨里头只有一位菩萨是出家的,现出家相,地藏菩萨。你看,观音菩萨在家相,文殊、普贤都是在家相,只有地藏菩萨一个是出家相。说明在家学佛,作菩萨作佛都不难,都能成就,不一定要出家,但是心要出家。心要出家,心要度众生。你就在你自己本行里面去度众生,去行菩萨道,那就没错了。你是经商的,商场就是你的道场,跟你生意往来的,你都要度那些众生,你要发这个心才行,不发这个心你就不是菩萨。如果你在家庭,你是家庭主妇,你那个家庭里面父母、兄弟、子女都是你度生的对象,你要度这些众生,家庭就是道场。菩萨所在之处就是道场。一切时、一切处都是自行化他的道场,不一定要到这个地方来才算道场,那你就错了!道场要修道。

 

点我:

相关文章

明海法师:什么是佛缘

明海法师:什么是佛缘

【一】心中有佛是佛缘佛缘,是心与佛的交流。学佛是对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修佛是修心,佛无处不在,修佛不在表像,而在内心。佛不是要我们崇拜他,模仿他,表...

印光大师:生死随缘,一意西方

印光大师:生死随缘,一意西方

立志求生西方世界的人,不能怕死,假如今天就要死了,今天就生西方。正如孔子所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修西方净土的人,今天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完全随缘,根...

净空法师:往生四十九天内,是否需要继续助念?

净空法师:往生四十九天内,是否需要继续助念?

要念,往生四十九天,最好是佛号不中断。即使是往生的人,他自己功夫成片,或者念到一心不乱,这四十九天念佛给他回向,决定增高他的品位。如果这个人自己功夫不行,没有能往...

净空法师:处逆境也不生气

净空法师:处逆境也不生气

处逆境也不生气「瞋心,于违情境上」,就是自己种种不如意,不适合自己的心理,不是自己的愿望,在这些境界裡面起了瞋恚,忍不住了,「不能含忍,不了一念瞋心起,八万障门开...

智能上师:打坐时没有妄想了,感觉脑子特别清醒,

智能上师:打坐时没有妄想了,感觉脑子特别清醒,

  问:打坐时没有妄想了,感觉脑子特别清醒,那种感觉特别好。对吗?  智能师父: 这说明进步了不少,慢慢地会出现什么现象?坐着坐着浑身特别的舒畅,而且突然这两个腿...

【感应】-佛教感应指的是什么?

【感应】-佛教感应指的是什么?

佛教解释   众生有善根感动之机缘,佛应之而来,谓之感应。  感属于众生,应属于佛。玄义六上曰:“经中机语缘语,并是感之异目,悉语众生。(中略)应是赴义。”三藏法数三十七曰:“感即众生,应即佛也。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