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世间上最苦的事?

  佛陀于舍卫国时,一天,有四位比丘于树下讨论:“什么是世间上最苦的事?”第一位比丘感叹地说:“天底下没有比淫欲更苦的了。”第二位比丘则说:“嗔恚才是天底下最苦的事。”第三位比丘却认为:“天底下最苦的莫过于饥渴的感受。”最后一位比丘则表示:“天底下最苦的是惊怖。”四位比丘在这个话题上争论不休,始终得不到答案。

  佛陀藉此因缘,适时前去关心。比丘一看到佛陀,马上停止争论,向佛请示讨论的内容。佛陀说:“你们所认为的,都不是苦的究竟原因。天底下最苦之事来自色身,所有饥渴、寒热、嗔恚、惊怖及色欲等灾祸,都是由于它的存在。所以色身是一切苦恼的根本,也是祸患的根源。众生于三界中茍延存活,互相欺凌,心中亦被忧惧烦恼所束缚而轮回不休。所以,想要脱离世间苦痛,应当寻求寂灭之境,收摄身心,最后达到一念不生,即能证得真正快乐的涅槃境界。”于是,世尊说了一首偈语:"

  热无过淫,毒无过怒,苦无过身,乐无过灭。

  无乐小乐、小辩小慧, 观求大者,乃获大安。安。

  我为世尊,长解无忧,正度三有,独降众魔."

  接着,佛陀对四位比丘说:“久远以前,有一位名为精进力的比丘,具足五种神通。每当他在山中树下独自修行时,总有鸽子、乌鸦、毒蛇和鹿围绕身旁,这让它们感到安稳。鸟兽们白天外出觅食,晚上则回到比丘身边。有一天晚上,这四只鸟兽互相讨论:‘世间之苦,何者最重?’乌鸦说:‘我认为饥渴最苦。因为饥渴时,身体虚弱,不仅眼睛看不清,而且神志不宁,常常不顾被猎人利刃宰割的危险而自投罗网。我们有很多同伴就是因此而丧失性命。’鸽子说:‘淫欲最苦。因为色欲炽盛时,内心失去理智,行为也就毫无顾忌,于是危险就接踵而来,甚至连性命也会不保。’毒蛇认为:‘嗔恚最苦。当毒害他人的心念一起,不分亲疏远近都会遭到危险,这种毒意不仅能杀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鹿则表示:‘惊怖最苦。每当我在山林旷野间游走时,心中总是怀忧恐惧,害怕被猎人或豺狼捕捉。只要听闻一点儿声响,就会惊慌地逃向岸边或躲到坑洞之中。奔逃时,即使是母子亲眷,也无暇相顾。所以,我认为惊怖是最苦的事。’ 比丘听到鸟兽的对话,告诉它们:‘你们所说的都是枝微末节,没有探究到苦的根源。天底下最苦之事,莫过于拥有这个色身,我们就是因为它而产生无量的忧愁与畏惧。所以,我舍弃世间一切,出家修行,断除所有欲望想念,不贪著四大的享乐,就是要斩断痛苦的根源,达到涅槃的境界。涅槃即是心念寂灭,没有形相,不受色身的束缚,这才是最大的安乐。’四只鸟兽听了比丘的解说后,便心开意解。”

  佛陀告诉四位比丘:“当时的五通比丘就是我的前身,而四只鸟兽就是你们四人。你们在前世早已听闻过苦的真正根源,为何今日还是抱持错误的见解呢?”四位比丘感到十分惭愧,志心忏悔,思惟此理,当下即证阿罗汉果。 众生为了满足四大假合的色身,竭尽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追求虚妄不实的感受,不仅看不清世间的真相,更因造作种种恶业,而迷失于苦海当中,不得出离。所以想要得到究竟的安乐,而不沦为物欲下的奴隶,唯有收摄六根,勤修善道,不逐物流转,才能找回真心,最后必能获得真正的自在与解脱。

 

点我:

相关文章

诸业的果报

诸业的果报

  诸业的果报  人的一生是功过相杂的,各人的悲欢苦乐都是自己所造诸业的果报,并非只一种因缘,而是种种业缘的集聚。  一时,佛在舍卫城。时舍卫城由胜光国王掌管,鹿野苑由梵施国王执政。两国因一些矛盾...

《百业经》:摧毁傲慢令得解脱92

《百业经》:摧毁傲慢令得解脱92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五阴乃幻化虚伪,没有真实体性

五阴乃幻化虚伪,没有真实体性

  五阴乃幻化虚伪,没有真实体性  古印度时,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居住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林精舍。当时,阿难尊者与多耆奢,着衣持钵,进入城内乞食。在街道的巷弄中,多耆奢看见一位极为端庄美丽的...

法句经故事集:瞎眼的阿罗汉

法句经故事集:瞎眼的阿罗汉

  有一天,盲尊者迦丘帕喇到祇树给孤独园向佛陀问讯。当天晚上经行时,他意外踩死一些昆虫。第二天早上,精舍的其他比丘前去找他时,发现这些昆虫的尸体,他们认为尊者犯了戒,就向佛陀报告这件事。  佛陀首...

善良的到来,永远不会太迟

善良的到来,永远不会太迟

  空无一人的村子,有一个截指狂魔,叫央掘摩罗。  一次,佛陀托钵路经一个村庄,但整个村庄几乎空无一人。原来,村庄附近出现了一个截指狂魔,叫央掘摩罗,凡是见过他的人,没有一个能回来。  村民惊恐地...

收养弃婴,终得福报

收养弃婴,终得福报

最后来讲一个好人好报的故事,不然大家会觉得这世界咋充满了负能量。其实恶有恶报的故事,也未必不好,大家能从中得到警示,知道因果可怕,就不敢做坏事,而自觉地去行善积德,这就是反面案例的意义所在。十多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