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和宽容待人,我们将得到收获,那就是平安和快

佛法让我们懂得,人间无常,人命就在呼吸间。好好学佛,珍惜因缘,用菩萨的智慧来去除瞋恨,消除业障,回归清净无染的本性。

春播秋收,春华秋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我们用慈悲和宽容待人,我们将得到收获,那就是平安和快乐。

一个整天为别人着想的善者,一定会拥有荣誉;一个开朗豁达的学佛人,一定会战胜现实的苦恼;一个淡泊名利的学佛人,一定会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佛法告诉我们,人要用宽容的心态来帮助我们获得健康,随缘的心态能够让我们拥有财富,慈悲的心态能帮助我们拥有幸福。

学佛人应该懂得,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从爱到恨有多远,无常之间;从古到今有多远,谈笑之间;从你到我有多远,善解之间;从心到别人的心有多远,天地之间;从佛到我有多远,觉醒之间。

我们每天身边都会围绕着很多的机会,包括成功和学佛的机会。可是我们经常像故事里的那个人一样,总以为菩萨没有保佑我们,结果幸福就溜走了。佛法让我们懂得信、愿、行,相信菩萨后要有愿力,有愿力就会有行动。把握难得的佛缘,改变你的一生,这就是开悟,这就是觉悟。

菩萨一直在关心我们、帮助我们、提醒我们避开很多灾难。菩萨在我们身边帮助我们,而我们看不见;菩萨也会在梦中提醒我们,而我们没有在意,所以要好好学佛,菩萨就在我们身边。好好修心,让自己心神安定,就不会看什么都不顺眼,佛法教导我们看什么都顺眼,就是拥有了慈悲心。

学佛人要懂得,人生是书,读的却是整个世界;沏的是茶,品的却是生活的磨难;学的是佛,化解的是你的烦恼。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过一站就算一站,要珍惜每一站,才会拥有美好的人生。

人间的一切名利,金刚经上讲“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一位英国的女子,学习很努力,并不算很有天赋,成绩也不是太突出,但是她刻苦地考上了牛津大学。25岁的时候,她成为了保守党的女性候选人,她碰上了一位富商,两人结婚后生了一对龙凤胎。生完孩子两星期,她就继续投身政治事业。她获得了政治上的最高地位,但她的背后承受着无限的孤独与悲哀,最后,她以中风失忆、晚景凄凉而结束她的一生。她就是英国第一任女首相,撒切尔夫人。事实告诉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荣誉、地位和钱财,都是一时的,它没有办法给我们带来永远的幸福,才会造成我们的烦恼。很多人问师父:“烦恼的根源在哪里?”烦恼的根源在你自己,因为生气是你不够包容;郁闷,因为你心里不够阳光;烦恼的人因为心里不够智慧;悲伤的人因为你不够坚强;瞋恨的人因为你不够慈悲;嫉妒的人因为你自己还不够优秀。所以人间的种种烦恼都在自己身上,当我们每一次人间烦恼的出现都是给我们寻找自己缺点的机会。

 

点我:

相关文章

清远法师:佛教的环保理念及其实践

清远法师:佛教的环保理念及其实践

佛教的环保理念及其实践 清远法师 环境保护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全人类的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正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然而破坏环境及生态平衡的根本原因却是我们自己...

古代出家人出门乞食随身必带的十八种物件

古代出家人出门乞食随身必带的十八种物件

大乘比丘游行诸方,托钵乞食之时,身上常携带十八种物件称“十八物”。不过,在原始佛教教团中,僧人所有物则只有六种,又称“六物”。“六物”和“十八物”具体都有什么?六...

印光法师:为何临终一关,最为要紧

印光法师:为何临终一关,最为要紧

世有愚人,于父母眷属临终时,辄为悲痛哭泣,洗身换衣,只图世人好看,不计贻害亡人。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俾各知所重在神识得所,有在世情场...

南怀瑾:打坐的前三秒很重要

南怀瑾:打坐的前三秒很重要

我们打起坐来怎么办?只要信、受、奉、行,信你自己,信佛说的话,自性本空。所以禅宗四祖、五祖提倡金刚经是有道理的,你晓得空就好了嘛!不过不是我们去空它,它本来空——...

传喜法师:投入生命皈依三宝

传喜法师:投入生命皈依三宝

投入生命皈依三宝 我们要以三皈依为前提,三皈依是区别是不是佛弟子的标志。然后严格的遵循着佛陀的教导,就像经典里讲到观想一样,如《十六观经》里“如此观者是名正...

净空法师:弟子因犯邪淫而患重病,选择自杀是否属

净空法师:弟子因犯邪淫而患重病,选择自杀是否属

问:弟子因犯邪淫而患重病,如果生存已无法利益他人,并会损害他人时,选择自杀是否属于适当的行为?果报如何?他下面有两个问题,该如何做才能忏除业障?答:知道自己的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