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面对因缘正确努力,对于结果随缘接受

导语:为了自他的究竟解脱,需要不断累积福慧资粮。我们不仅要惜福,更要懂得增福。因上必须努力,果上坦然随缘。

对于快乐,我们不用他人指点,自然会去追求,而在生活平顺,正在享受快乐时,似乎靠自己就行了,也不需要指引和帮助。可是痛苦无助时,任何人都想要被呵护,都需要指点和帮助。而佛法,就是最好的指引和保佑。

学佛有了感受,有了效果,我们才会愿意继续学下去。如果好好去学习,感觉到对生活有帮助,就会越来越有信心。如果不去学习,也不愿去修,得不到什么帮助,就容易退失信心。世间的事情也是如此。比如理财,越了解原理原则的人,懂得使用最有效方法的人,最能够达成目标,而赚到了钱,就会更努力投入心力,也会获得更多。

佛教徒要追求的财富,是生生世世的智慧之财、快乐之财。

其实,就像有火就会有烟,不必另外去找烟了。火,才是主因,才是关键,同样的,只要有了智慧,具足了因缘福报,那么世间的财富名利、健康快乐,不用刻意追求也自然会得到。相反的,如果没有因缘福报,那么想要的快乐、财富、名利,就算一辈子再如何努力,得到的也非常有限,反而会有更多的痛苦。

这一世的努力和机会只是助缘,前世的善业才是主因。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财富源源不绝,身体少病,家庭美满,事业顺利,这都是过去世累积的福报成熟了。

当然,助缘也很重要,但主因才是关键。就像没有种子,即使有了阳光、空气、水,还是长不出植物,也无法开花结果。

这并不是否定努力的重要性。想要有成果,就必须努力。佛教说的“随缘”,并不是随便或随意。佛教非常强调因果,所以,在“因缘”上面必须努力,对于“结果”就随缘了。也就是说,在正确的方向上,提供了最好的条件,过程就努力去做,至于结果如何,都坦然接受了。

其实,一个人一辈子能吃多少,用多少,都是有限的,不要过度贪婪。同时,也要记得努力播种,才会有收获,有了收获要再继续播种。农民种地也是这样,就算今年丰收了,如果不去播种或种子放到烂了,就不会有收成。财富也是一样,如果只是囤积,却不去投资利用,也不会有增长。因此,不仅要懂得惜福,还要学会增福。

或许有人会想,这样不是太功利了吗?佛教徒也贪图快乐吗?但仔细想一想,追求快乐避免痛苦,是所有生命最有共识的目标。只是,对于快乐的形式或定义,有所差别。有人的快乐,是偏于内在精神上的满足,如获得知识、理解真理等等,有人则偏向追求物质财富。

虽然每个人对于快乐和痛苦的定义不同,但基本上,都不想要痛苦,想要一切顺心如意。

一般来说,没有人想要生重病,躺在医院里被五花大绑,插满各种管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吧?我们也不会希望自己一再遇到挫折,或被人毁谤、伤害吧?或者说,我们不会希望挚爱的家人、儿女、亲友受到这种痛苦吧?

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我们对世间苦乐的态度,基本上是这样的。避苦求乐,是所有生命的愿望,包括动物也一样,这一点都是平等的。

 

点我:

相关文章

梦参老和尚:天天学佛:出家都是大乘&#8203

梦参老和尚:天天学佛:出家都是大乘&#8203

现在我们学戒,大概大家都是从戒学开始学起的,那你们是怎样学的呢?吃饭、穿衣、排泄大小便、睡觉,你们是都可以开悟的,这都是在修行当中。你们作这个观想了吗?咱们在吃饭...

虔诚听闻佛法的蛤蟆

虔诚听闻佛法的蛤蟆

  昔日,佛陀常在恒河周边游化,为众生广说妙法,每次佛陀说法之时,都会有很多有情众生以及鸟兽前来听法。这一天,佛陀又在宣说佛法,一位放牛的老翁听闻佛陀又在为众生开示妙法,于是拄着拐杖来到了恒河边,...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2、梵施国王舍弃口粮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2、梵施国王舍弃口粮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传喜法师:悟空性不离缘起之智慧

传喜法师:悟空性不离缘起之智慧

悟空性不离缘起之智慧2008、09、28 ——传喜法师于大连开示    有次在一个地方,不知不觉有个场景就被吸引,街头一个魔术师端一个盘子...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3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3

  清佛度(绝相)  佛度,是安徽歙县人。住在苏州南禅寺,白天过午不食,夜里不倒睡,专修净业。嘉庆二十三年春天,有病态,告别各位道友,端坐往生。有僧人叫绝相,是嘉禾人,也住在南禅寺,与佛度的道谊很...

关于婚姻障碍:哪些事情会伤​害姻缘

关于婚姻障碍:哪些事情会伤​害姻缘

各人的命运是不同的,有的人婚姻缘厚,有的婚姻缘薄,厚的人结婚较容易,薄的人结婚就难,没有婚姻缘的人结不了婚。但也不是一定的。个人的行为是会影响婚姻和缘分的,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