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一切随缘、了缘,是否太没有人情?

:下面一个问题,他说,一切随缘、了缘,是否太没有人情?

:这是你不懂得什么叫随缘,什么叫了缘,你更不懂。你看看释迦牟尼佛随缘,释迦牟尼佛真的是了了缘,他是不是不近人情?任何人亲近他,他都非常热诚接待、热诚的教诲,从来没有拒绝过,这叫随缘。你要真的不懂,你早晚照照镜子,镜子随缘,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有动於衷,它无动於衷。所以佛教给我们用心如镜,那叫真的随缘,真的是了缘,这你要懂得。这不是说事上,心上,心要清净,这才能随缘。

早年我讲经讲过,我讲过「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就是镜子,那什么人?诸佛菩萨、法身大士,不变随缘。「不变不随缘」是阿罗汉,他是不变,但是他不随缘。「随缘不变」是菩萨,我们今天学佛,就是随缘当中学什么?学不变。不变里头,就是不要把外面境界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弥陀佛,这就对了。无论是在家庭、工作、应酬,都可以照常,心地清净。尤其这些环境都要修清净心的,看看自己还有没有执著?还有没有分别?如果有执著、有分别,赶快念佛,佛号一提起,分别执著就打掉了,这个法门好!

真正用得上佛号是在这些地方,不是平时拿著念珠念几百声、几千声,不是的。我们在生活当中,工作、待人接物,念头一动,好像生七情五欲,生欢喜了,或者生讨厌了,这种念头一生起来,阿弥陀佛,打掉了。这一句佛号你真会用上了,永远保持著心地清净、平等、慈悲。你的人缘非常好,佛法讲法缘殊胜,心地清净光明,福慧增长,这个佛法里才有人生最高的享受。学佛不会学得不通人情,学到缘都没有了,人缘、法缘都没有了,那错误。「随缘随著变」是凡夫,六道凡夫是随缘随著变的。

:如果说世间的一切都是幻相,都是不实。那么佛菩萨又为什么要到娑婆,来救度我们这些本来不实的众生?

:没错,你这个问题《金刚经》上有答覆,多多的念念你就明白了。《金刚经》上释迦牟尼佛否定,他没有度众生,「实无众生得度者」,天天度众生,并没有真正众生得度。这个理很深,事也很复杂,你可以慢慢的去思惟,去想这个道理,这个道理想通了,你的境界就会向上大幅度提升。

:第二个问题,真信切愿的求生西方,一部《无量寿经》都嫌夹杂,最后是不是连这句佛号也是多余的?

:这句佛号要到极乐世界,你才真正能觉悟;不到极乐世界,这句佛号要放下了,你就永远搞六道轮回,这个道理要懂。经典作用在哪里?作用在破迷开悟。我们今天念这句佛号,我们的信心不恳切,还有疑惑,所以经典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如果你有真信切愿,就可以不要经典,一句佛号就成功;如果你还有怀疑,你一定要读经。我要问你要不要读经?你肯定要读经。为什么?因为你提出问题来问我,我就知道你信心、信愿不恳切,所以你一定要读经。你不读经,你那句佛号念不好;真正这句佛号念好了,你不会到这儿来提问题了。

 

点我:

相关文章

明华居士:有些人学佛后,变得更容易生气

明华居士:有些人学佛后,变得更容易生气

  核心提示:我们在没有智慧,在没有了解别人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去跟着他人学佛;作为普通人,避免生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回避,时间可以让我们不再对别人生气!我们学佛网...

昭慧法师:如何看待女性在台湾佛教的崛起

昭慧法师:如何看待女性在台湾佛教的崛起

如何看待女性在台湾佛教的崛起 释昭慧法师  在台湾社会确实是女性出家人比较多,它也算是非常奇特的。曾经也有记者调侃我们,用一些煽动性的语气说,这些...

爱生气的朋友看过来:毁灭百千劫善业的捷径

爱生气的朋友看过来:毁灭百千劫善业的捷径

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大愿法师开示)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 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 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

【比丘尼】是哪类人的称呼?佛教比丘尼是什么意思?

【比丘尼】是哪类人的称呼?佛教比丘尼是什么意思?

比丘尼(佛教解释)  比丘尼,梵文 Bhikkhuni 又作苾雏尼、比呼尼、尼、除女、董女、沙门尼,俗称尼姑。满二十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称为比丘尼。中国第一个比丘尼是净检。在东晋升平元年(三五七...

净慧法师: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次第

净慧法师: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次第

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次第 净慧老和尚 请大家先安静下来,把腿盘好,静坐五分钟,体验一下静坐下来是什么状态。看我们的身心,能不能进入觉察、觉照的状态,一种安住当下的...

把戒色当作一种生活习惯,而不是一种负担

把戒色当作一种生活习惯,而不是一种负担

说起戒色,对许多戒友来说,已经渐渐的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把戒色当作一种生活习惯,而不是一种负担,这也许才是真正的戒色态度。我们当中有许许多多的人,是因为自己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