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找事就是找烦恼,随缘没有烦恼

我们的经题后半段有「清净平等觉」,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修学净土的人,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清净心。得清净心,生凡圣同居土;得平等心,生方便有余土;后面是觉,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生实报庄严土,往生净土的三个条件。净土无比殊胜,是可以带业往生。这是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没有的,没有带业的,一定要消业,业障统统消掉你才会有成就。净宗法门不需要,业障在没有关系,只要你把念头集中,所谓「念不一不生净土」,一是什么?就是阿弥陀佛。我心里没有杂念,只想阿弥陀佛,只念阿弥陀佛,就行了,除阿弥陀佛之外,心里没有第二桩东西,这个人决定生净土。生到净土之后,决证极果。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一定得搞清楚。我们这一生当中,这是我们主要要办的一桩大事,其他是附带的。附带的,可以做,可以不做,不失慈悲心。我现在不做,专心念佛,行不行?行。为什么不做?没有缘。佛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我们去找,那就错了。这个缘现成摆在面前,缘成熟了,也就是他来找我,我会帮助他;他不找我,我不找他。别找事,找事就是找烦恼,随缘没有烦恼。要掌握这个原则,我们这一生极乐世界才去得成。好事很多,天天去找这些好事,忙得不亦乐乎,将来往生到哪里?人天福报。为什么?你一生所修的,与清净平等觉不相干。往生极乐世界要清净平等觉,起码的,要有清净心才真能往生。攀缘,清净心没有,修来生的人天福报而已。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凡所有相包括佛法。佛法是真的、是假的?佛法是因缘而生的。佛是觉,觉怎么生的?因为众生不觉,所以跟众生对面有个觉。众生不觉是假的,佛这个觉也不是真的。不要认为觉悟就欢喜了,错了。什么是正常的享受,佛的享受?如如不动。这是正常的,什么念头都没有。这是自己的真心,清净平等,如同大海一样。它起的作用,遍照法界,遍法界虚空界它照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他自己如如不动。像一面镜子一样,用心如镜,照得很清楚,一丝毫都不染著。镜子,妙极了,清净不染著。染就错了,染是什么?动念就错了,动念就染了,清净心里头没有一个念头,有念就错。有阿弥陀佛呢?有阿弥陀佛可以到极乐世界,不能证无上菩提。怎么办?到极乐世界去,再把阿弥陀佛放下,一尘不染,就证无上菩提。在我们这个世界,你没有本事证无上菩提,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你,你必须一尘不染,就证得极果。

理要清楚、要明了,对於一切法就没有贪爱,叫贪染。在日常生活中一切随缘,随缘就是没有贪染,饮食没有贪染,穿著没有贪染,随缘,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才真正快乐,真正自在!一定要讲究什么,那个不行,你著相了。世间人要著相,为什么?不著相,他乱了。统治世间这些帝王、领导人,他们要立法,让大家遵守,法也是相。佛不要这个东西;但是佛教学生,没有成就的,也要立法。你看,他有戒律,他有教学的理论、方法,这些理论与方法全都叫方便法。到时候呢?到时候全部要舍掉。《金刚经》上有明文:「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净土也在内。净土是到极乐世界之后,见到阿弥陀佛再放下。我们现在把一切法统统放下,世出世间法都要放下,只留一个阿弥陀佛,保证我们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连这个也放下,你就证得极果。

摘自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四一一集)2013/8/26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档名:02-040-0411

 

点我:

相关文章

黄财神心咒助您招财旺运、财源滚滚!

黄财神心咒助您招财旺运、财源滚滚!

黄财神一面二臂,五佛冠为头饰,矮小肚大,双臂劲力。右手持布拉噶如意宝,左手提着吐宝鼠。身着天衣,蓝莲花黄财神为北方司财众部之首,掌诸宝库,故修持黄财神法、持诵其密...

道证法师:真正的顶礼,是解脱我们的骄慢,降伏自

道证法师:真正的顶礼,是解脱我们的骄慢,降伏自

真正的顶礼,是解脱我们的骄慢,降伏自己的烦恼,自自然然开显出佛性的智慧和福报,增福增慧。有的人,他虽然是顶礼,但是他的内心是另外一种想法,他觉得说:我会顶礼呢!我...

100%提升婚姻福报,找到你的命中注定

100%提升婚姻福报,找到你的命中注定

1、福报相当,才能做夫妻。福报是否相当可以从面相上解读(面相只是解读命运不能决定命运,如果被你锁定的未来配偶你很满意,但面相不好,如果你有信心,命运还是能改变的)...

圣严法师: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圣严法师: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

这​4种人,不用拜佛,却离佛最近,

这​4种人,不用拜佛,却离佛最近,

佛门里有句禅语: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心中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世人常认为佛菩萨住在寺庙里,但其实佛菩萨无处不在,心中有佛,无处不是佛光宝刹。...

宣化上人:打坐

宣化上人:打坐

我们打坐,正在抽丝剥茧。我们如蚕作茧,被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所捆。这七情虽不能立刻断尽,也得一点一点把它减轻。喜:不要过分喜悦,一笑就笑到发狂。怒:更不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