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法师:人生要「随缘如云」
人生要「随缘如云」 每个人都要学习随缘,就像天空的云自由自在的飘动,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它,既使是最高的高山也无法挡住云。 因为软软的云无形无体,它随风而去,不会逆风而行;遇到树就穿过树,遇到山就穿过山;风怎么吹它,它就变成什么样子,遇到阻挡物就转弯。 云从未坚持要怎么走,也从未坚持自己的样子。 修行在日常中 修行人的解门学习,一定要求生活当中去实践、展现! 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具备:道心、出离心、调柔心、惭愧心、佛法正见、人群互动中所表现的成熟之人际关系,以及能时时自我提斯的修道意志。 生如夏花绚灿,临死还不能盖棺论定 未来不管面对怎样的工作,生死是每个人必然面对的大事。 生是一切机会的开始,死是对生最大的总结,也是人生当中最大的一场考试,意谓着下一次的生命有多少的筹码,可以换取更好的开始。 生时活的多美,如夏花绚灿,临死都还不能盖棺论定。 生命有轮回,每一次的「生」以建立最棒的死亡结束,换取下一生更高的价码。 当生命一再地提升与走高,最后成就自己与他人生命的自在、解脱。 圆融无诤的智慧 当歧异发生时,据理力争,只会伤害彼此的关系。 修道人基于慈悲的目的,要学会放下一触即发的争执,客观观察对方的根基、转化的时机,并培养自身的无我与耐心。渐渐的才能从方便善巧中,体会佛法悲智双运的圆融智慧。 佛教兴盛中刻不容缓的精警 --惊福报狂,愧智慧荒-- 仁俊 十数年来,台湾佛教发展得非常迅捷、热旺、壮... 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作之业之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则会过于前生所培。若有大罪过,则便不及前生所培。是以要认真修持,以转前业也。汝... 佛教生态哲学的现代启示 方立天 摘要:佛教生态哲学(缘起论、宇宙图式论、因果报应论、普遍平等观),与基此之上的佛教环境伦理实践模式(破我执、断贪欲,不杀生... 有一次,佛陀在罗阅祇城中经行着。这时候,正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时节。佛陀慢慢从城市绕到城外,忽然远远地传来一片歌声,多么哀怨与悠扬,于是,佛陀坐在溪边静默着。 不久,一大群男女老幼,手中捧... 印光大师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 从前佛寺中有一口大金锅,用来烹调饮食,以供给僧团。当时有个俗人在参观寺院之时,见到这口金锅想要偷走它,苦于没有机会。便假装沙门,穿上僧装混到僧团之中。 后来,他听闻上座比丘讲节经论时,阐述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