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弘法师:为什么学佛 第五章 佛性 12.随缘

12. 随缘而不变

水还有清净的性,表示出世间法。世间是不清净的,所以我们要学水一样清净,有水的清净而且把握好了之后,就有解脱的心,才能够去救众生。自己的心还不清净,就没法救众生,自己心清净了,才能洗去众生的污垢,所以要先自度,然后才能够度人。

水还有什么?能够摧破高山、房子,水性很柔,可是当它发起威来的时候,可以挪高山为大海,可以把高楼广厦变成破砖烂瓦。我们要像水一样,学习它的以柔克刚,这样才能度众生。

你看这水,让我圆就圆,让我扁就扁,装在圆的瓶子里水就圆了,装在扁的器具里就扁了,装在长长的圆筒里就成圆筒形了,装在四方的器具里就成四方形了。水可以任着各种缘分而变,但水永远是水,水的本性并没有改变。

度人也要像水,不能一根筋,要学会随顺别人,随顺别人而自己不要变,不变是水的本性,变的是水的形状。所以随顺别人不是去跟他造罪业,不是去跟他轮回,而是随顺他的接受能力让他接受,自己的正念不要给忘失了,清净心不要给丢了。

不随顺他,还要跟他抬杠,那就度不了他,抬到最后打起来,那不是度人,是去打架,不是去解脱,是去轮回,那就是没有水的智慧。所以水很有智慧,让圆就圆,让扁就扁,太热了就飞,冷了就成冰,只要对方愿意,自己怎么样都可以。

只要你学着佛法,怎么都好,只要你接受佛法,怎么都行,你说我是牛就是牛,你说我是马就是马,无所谓。古时候的圣人说,你说我是牛,那我就叫牛,你说我是马,我就叫马,无所谓,反正都是个名。你叫我张三也好,叫我王五也好,反正都是假的,张三就是王五嘛,所以尿桶就是饭桶。

尿桶怎么是饭桶?尿桶确实就是饭桶,因为本来也没有尿桶,也没有饭桶,都是叫出来的。

比如厂家生产出来一个塑料桶,放在商店里卖,你把这个桶买回去装米就叫米桶,你用来装饭就叫饭桶,那你拎回去装小便用就叫尿桶。所以你叫它尿桶就是尿桶,叫它米桶就是米桶,叫它水桶就是水桶,叫什么桶都可以,桶并没有变。

有人因为别人说了什么就气得要死,气啥?

学桶就不气了。你说那我不就变成受气筒了?你有气可受就是受气筒,无气可受就不是。你不是受气筒为什么要受气?你把气还给他不就不受气了?

佛陀在世的时候,很多人都来礼拜皈依佛陀,那些外道就很生气,因为人们学佛了就不去拜外道了,他们没有信众了。他们就商量怎么样去跟佛陀理论,把佛陀驳倒让他丢人。有一个老人说,我们不去跟他辩论,因为他口才太好,我们辩不过他,这样,我去了以后一直骂他,不让他张嘴,我就一直骂一直骂,看他怎么办。

老人就到佛陀那里去,当时佛陀正在给弟子们讲法,他进了门就指着佛陀的鼻子跳脚骂,一边骂一边跳。佛陀也不还嘴,一直微笑地看着他。老人骂了差不多半天,越骂就越气,越气就越骂,最后气得上气不接下气。

佛陀看他骂得差不多了,就说,老人家,你家里是不是经常有客人来?老人说,是的,我家有客人关你什么事?佛陀说,那有客人来你家做客,会不会带着礼物?当然会了,那还用说吗?

佛陀就说,假如这位客人带着礼物来,你不收,你会怎么办?老人就说,我会让他拿回去。佛陀说,对啊,老人家,你今天带了很多的礼物给我,可是我不要,你还是拿回去吧。

点我:

相关文章

宣化上人:无相的供养

宣化上人:无相的供养

怎么叫供养呢?并不是说我们用一点香,用一点花,用一点供果,来供养佛,那是供养。不错!那也是供养,可是那一种供养是外边的供养,是有相的供养。无相的供养是怎么样?就是...

体慧法师:为什么要持戒?为什么要发菩提心?为什

体慧法师:为什么要持戒?为什么要发菩提心?为什

体慧长老龙庄讲寺3月14日开示 台湾宝岛慈光寺体慧长老开示 学佛就是学习佛陀的行为,在家人为什么要来学习出家人的戒律,唯有出家人的清净戒律才有办法了脱生死,...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平常磕头,念经,做功课的发心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平常磕头,念经,做功课的发心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7)我们平常磕头,念经,做功课的发心是什么?就是为了利益众生。听释迦牟尼佛的法,听了以后就是为了要修;修了以后才有力量去度化帮助这些可怜...

放生并非要“挑日子”,随缘放生的功德更殊胜!

放生并非要“挑日子”,随缘放生的功德更殊胜!

放生是好事,感应不可思议。放生要随缘,不要刻意,不要去跟人家说我明天放生,你多抓一点鸟,多抓一些鱼,那你就大错,你就害生,就不叫放生了。然而,时下放生规模越来越大...

净空法师:个人消灾难,把这个放下,灾难就没有了

净空法师:个人消灾难,把这个放下,灾难就没有了

佛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极乐世界人人想佛,除佛之外他什么也不想,所以那是佛的世界。我们这个世界想什么?贪瞋痴慢疑。个人消灾难;贪瞋痴慢疑,把这个放下,灾难...

慧寂法师:打坐不是参禅

慧寂法师:打坐不是参禅

慧能禅师见弟子整天打坐,便问道:“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我参禅啊!”弟子回答道。“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安住容易迷失的心,清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