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阿弥陀佛接引像为什么是站像
阿弥陀佛接引像为什么是站像 阿弥陀佛接引像都是站着,为什么不是坐像?佛看到众生马上就要堕到三恶道火坑里面去,这时候援手救拔是不容一刻的迟缓,马上就要举足伸手过去拉一把,不可能那么安逸地坐在莲座上。 佛的大慈悲心里面偏怜三恶道六道轮回的罪恶受苦生死众生,因为对断了见、思惑的圣人阿罗汉——已上岸者,佛可以暂时放点心;对于还在水里面挣扎的即将遭受灭顶之灾的众生,如果不赶紧救他到岸上来,就不知道他要漂流到什么地方去了。佛偏怜即将面临灭顶之灾的众生,这是符合慈悲心的。 比如做父母的,家里有几个孩子。父母对于那些身心健康很聪明的孩子——能考上大学、有好工作、能在社会上很好地站稳脚跟的,就比较放心一点。如果家里还有一个残疾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父母对他的关心就会更多一些,要为他考虑好一切;就算自己过世了,还要预先安排好他生活上所有的一切。这就是偏怜,对最没有本事的、最造孽的、最没有生存能力的子女,更加了一份关注。 我们就从理解父母亲的心开始,去理解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心。实际上,佛对我们的慈悲心要远远超过父母。 第一,从时间上来说,父母对我们的慈爱也只有这几十年,百岁的父母也保不了身后的子女;而佛对我们慈爱是无量劫,时间上没有尽头,生生世世都倾注关爱。 第二,从性质上来说,佛对众生的这种慈悲极为深厚,比父母还深厚。父母可能对比较乖巧孝顺的孩子,他很关爱;如果这个子女非常顽劣,不听话,常常忤逆,做父母的可能心理上就很讨厌,就很排斥,甚至要断绝跟他的关系——我不管你了,可见慈爱还是有限度的。而佛对这些六道轮回的罪苦众生,没有一念的厌弃,乃至于五逆十恶下阿鼻地狱的众生,哪怕他原来诽谤佛,甚至出佛身血,只要他能够最终有一念的忏悔,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佛也不舍任一众生,都慈悲地摄受,接引往生。可见佛恩浩大,无与伦比。 法锦自言性多瞋习,老人因以方便调伏,而示之以忍辱法门,更为开导之曰: 永嘉大师有言: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是知忍之一行,为成佛之第一妙行也。故我师释迦老子,生生世世,为提婆达多之所谤害,至...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浅释:化永法师【绕塔三匝,当愿众生,勤求佛道,心无懈歇。】【绕塔三匝】非是仅指我们绕塔三转。菩萨这里... 各位法师、各位信徒: 我很荣幸能在台湾宣扬佛教多年,并得到广大的回响与支持。我的弘法生活即将暂时告一段落,在此之前,有这个机会在这里举行佛学讲座,觉得因缘非常殊胜。 为了感谢几十年来我在高雄所受的厚爱... 一、四安: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我们要把佛法落实在人间的社会。把佛法送到每一个人的家庭里,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接触佛法的慈悲之光智慧之光。为人间带来温暖,让人人都能身安、心安、家安、业安,这个才是真正可... 《梵网经》云:「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佛陀曾经到一位老病比丘处所探望,亲自为其洗涤身体;又在只园精舍看望一病比丘,令其痊愈。人在生病时,感情最为脆弱,...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我今衰残,奚啻惜分。一弹指顷,毋杂用心。 毋杂用心者,谓本参正念外,才起一念杂想,即便扫除,摄归正念,不可时刻延捱。 今略开七事,真为生死出家,直欲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