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虚居士:关于诵经
关于诵经 有人认为佛经只是给我们研读,使我们理解经文的意义,并不是作为课诵之用,因此,诵经千万遍以求取功德,这是不如法。何况以歌咏的音调诵经会因忆念音声而失定力,甚至会因「贪爱音声之美」而犯过失,因此,有人反对诵经为修行之方法,也认为诵经做灭罪或超渡是不可能之事。对这些问题,个人的看法如下: (一)要以诵经当修行法门(主要是指开悟现性)那必须快速持诵,到达以清净心及接近自性之心真正了悟经文之意义。这就不要以歌咏的音调去读诵。但经文中有很多了生死的关键字句,也不是以意识心的研读可以悟知的。例如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生心」及般若心经中的「色不异空」等皆是。主要原因是「空」不可言说,它不是意识心可到达之地。 (二)修行者为渡生之需要,有时必需请求龙天护法的护持,为表达恭敬或庄严(护法们很多重视这些),以歌咏的音调诵出赞文(如香赞等)或经文有时的确需要。法会中很多以歌咏式在唱囋文或经典,主要是给护法听而请他们护持的,当然不是用于从事如开悟之类的修行之用。 (三)诵经时若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将诵经的功德回向给亡者,则佛菩萨会以所回向之佛经中所说的佛法去给亡者开示,亡者的心念就会转好,当然投生的状况亦会转好,故诵经可以超渡亡者并没有不合理之处。同样之理,诵经的功德亦可回向给其他的人,佛力可以使被回向之人潜意识变好。以上这些论点对不相信佛力加持的人而言,那是不可思议的事。 菩萨行的奥秘——普贤十大愿王提要 云香 因为抽到《行愿品》的签,现在就以“行愿法门”的修行方法,来与大家一起分享珍贵的佛法。普贤菩萨是佛教中知名的大菩萨之一,... 问: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的本身是否就有观想的成分,其发起既然有次第顺序,是否就是观想。这个循环顺序可以打乱吗? 大安法师答:实际上它是没有次序的,当下这三种是同时出现的。这个观想是有观力在里... 一、 看住当下,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如是倾注。 久久历练,功夫成片,尘缘之相消殒。 二、 机缘成熟,一念相应,身心世界,大地虚空, 顿时打破,彻见本来,真如之体现前。 三、 真实不虚,如如不动,无相无... 所以心是改变我们生活、命运的关键所在。要学会关心,不要让这颗心像开了大门、放了闸的水一样,到处流浪,四处张扬;把闸门关起来,把心门关起来,关住这颗心,不要去张扬,安安静静地去感受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 六字洪名,昙鸾大师说是清净法身,真实智慧。清净法身就是无量寿,真实智慧就是无量光。无量光寿就是实相。 所以我们要把握阿弥陀佛的心,就要把握这句名号。佛心无心无相,但又无不相。无不相就凝聚在这句名号里... 我们要广结善缘,不要结恶缘。因为一旦与人结了恶缘,冤冤相报无尽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万一与人结了恶缘怎么办?冤家宜解不宜结,要想办法把这笔帐理清。但有些帐则是纠缠不清的,你认为自己已经还债了,可能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