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放生是弘扬观音菩萨的慈悲心

放生是弘扬观音菩萨的慈悲心

12.05.28 普陀山放生开示

今天,我们在这里救护这些众生,我们这个心就和法相应,念的佛号也是清清净净的,念念清净,大海上就浮着一朵大青莲花。我们呢,就是这朵大莲花上的灵魂,我们个个心头都坐着观世音菩萨,这时候的普陀山,看上去就更美了。

我们在放生的时候,以拯救生命的这种慈悲心来念这些经文,这时候的心就特别与佛菩萨的经相应。所以求智慧,不能少了这个慈悲心,佛所讲的所有的法都是救护众生的,当我们内心慈悲心生起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契合诸佛的教法,领会诸佛的真实义。

现在我们以此功德,回向我们的历代祖先、九玄七祖、历生的父母、累劫冤亲债主,我们过去贪嗔痴充满的时候,杀生吃众生肉,堕胎等等,犯下种种的罪业。我们此时用清净心去观照,观照我们过去所有的这些,都能够从心底里释放出来,然后把它融化,像大风扬沙,过去的不善业全部得以净除。

过去所结的所有一切不善缘的众生,都与它们化解冤结,转这个仇恨怨气为清净的法喜,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安详宁静,让我们在生的父母,同样得到如此的安详宁静。我们以此放生功德回向,祝愿他们身体康泰!祝愿我们佛教界转**的善知识们,身体康泰,长久住世!回向这个世界上所有公益事业的、乃至政府官员、国家领导、校长老师、医生护士,也都能够如菩萨心肠,成为教化世间的大菩萨!让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祥和,国泰民安,世界和平!因我们此时此刻的良善心态,我们为这个世界注入了正能量,这个世界都会有所改变。弥勒佛降生的时候,大家各修十善,世界就变成这样子的状态。

今天是闰四月的初八,也是我们释迦佛陀降生人间的纪念日,上个四月初八我们都在寺院里忙着呢。这个四月初八我们会聚在普陀山,观世音菩萨是一切诸佛之悲心所化现,在佛的法报化三身当中,观音菩萨属于佛的报身。今天大家在普济寺看到的毗卢观音,就是报身观音菩萨最标准的形象:头带五方五部佛的佛冠,身上十三种报饰庄严,颈项有项链,胸前有璎珞,臂上有臂串手链,脚上也有足串足链,这是报身佛的十三种报饰圆满,代表报身佛的状态。

所有的佛成佛了之后,祂证得了法身的清净本体之后,都会转佛的果向众生,来救度众生的苦难,这是一切诸佛的事业,一切诸佛的显现。正因为这样子,我们尊噶mbDB法王,为贤劫千佛的事业,他也被尊为观音菩萨的化身。所有佛的事业,都是以利益众生为事业的。

其实,阿弥陀佛代表一切诸佛之法身,观音菩萨代表一切诸佛之报身。从报身刹土来分,阿弥陀佛属于西方莲花部的部主,祂的无量光无量寿就是代表法身的状态,祂是以怀柔来摄受众生的,是一切众生的归处。所以在佛法里,你比如说持咒,我们要先得灌顶,这就是要入观音菩萨的位,入报身佛的位。

今天你看多祥和啊,虽然在海边,只有微微的风。天上你看,祥云朵朵,哦,月亮在头顶上,这就是我们大家这么多菩萨来到这里,每一个人都发慈悲心,发观音菩萨的心,就等于你发了圣贤心,当下你就是圣贤。这么多圣贤在这里,自然就叫尧天舜日,这个圣王出世的时候啊,它就是风雨适调,五风十雨平时是吉祥的,非常吉祥的状态。

今天我们大家聚拢到一块来,是佛的感召力,我们也把过去所有学佛的一切的善愿善行、善的领会,一起回向给整个法界,回向给所有的众生,我们自己也就安住在这样的状态里。

整理:妙量 核对:妙恩、慧照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净慧法师:虚云禅林观音圣诞三归五戒开示

净慧法师:虚云禅林观音圣诞三归五戒开示

2007年虚云禅林观音圣诞三归五戒开示净慧老和尚 各位居士: 今年二月初一虚云禅林大雄宝殿落成开光,是虚云禅林寺院建设的一件大事,是柏林寺下院的一...

由于这个善因,感得九十一劫没有病苦

由于这个善因,感得九十一劫没有病苦

舍药材以拯疾苦,就是修善的一个科目,要布施药材来帮助、拯救那些生病的人,解除他们的痛苦。那么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一共有一万种树、八千种草、七百四十种杂药、四十三种杂香、一百二十一种珍宝。这些都是可以救济...

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主

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主

吾人多在学地,其用力之功,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主,于此着力,不能顿见自性,当验习气厚薄,切磋琢磨,于根本处着力。譬如磨镜,尘垢若除,光明自现。吾人日用工夫,最简最切,无过于此。 故曰:学道之要但...

如何看待你家的小菩萨

如何看待你家的小菩萨

以佛教而言,家庭即是弘法利生的基础,家庭成员关系的和乐、家庭教育的成功,便能提升个人品质,进而达到净化社会的目的。 不过,这几年台湾的社会转型快速,每个人在日常的食衣住行中,时时都要面对多元、混乱的...

普贤​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普贤​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普贤菩萨之菩萨为何称名普贤梵语输跋陀,或三曼跋陀,汉译普贤。菩萨因何名为普贤?《悲华经》说:“我行应当胜诸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曰普贤。”对普贤一...

圣严法师《不住于相而行布施》

圣严法师《不住于相而行布施》

不住于相,相的意思在《金刚经》中讲得很清楚,即不住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行布施。拿什么来做布施呢? 有钱可以布施,没钱也可以布施,有学问可以布施,没学问也可以布施,甚至是一名乞丐也有东西可以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