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受用一生的十则小故事

一、金子好还是烂泥好

  高僧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

  求道者答,当然是金子啊!

  高僧笑曰,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

  理: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二、米还是米

  一青年向道士求教:“师傅,有人说我是天才,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依你看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道士反问,青年一脸茫然。

  “譬如一斤米,在饼家眼里是烧饼,在酒商眼中是酒,在乞丐那里,就是救命的一顿饭。

  米还是那米。

  青年豁然开朗。

  理:你看待自己的方式,决定了自己的价值。

三、自己与他人

  少年问道长:“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带给别人快乐的人?”

  道长笑答:“有四种境界,你可体会其中妙趣:

  首先,要‘把自己当成别人’,此是‘无我’;

  再之,要‘把别人当成自己’,这是‘慈悲’;

  而后,要‘把别人当成别人’,此是‘智慧’;

  最后,要‘把自己当成自己’,这是‘自然’。”

  理:认识到“我”与“他”所能构成的四种关系,儒释道的境界也就尽在其中了。

四、一杯水与一湖水

  道长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道长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

  弟子说:咸得发苦。

  道长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

  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

  道长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理:老是抱怨世界的人啊,不是世界太糟糕,是你的心胸太狭小。

五、蝎子与禅师

  一禅师见一蝎子掉到水里,决心救它。谁知一碰,蝎子蛰了他手指。禅师无惧,再次出手,岂知又被蝎子狠狠蛰了一次。旁有一人说:它老蜇人,何必救它?禅师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了我的天性。

  理:宁可饱尝痛苦,也不愿随波逐流,改变自己内心的善良。禅师的大慈悲。

六、地狱天堂,一念之间

  曼德拉曾被关压27年,受尽虐待。他就任总统时,邀请了三名曾虐待过他的看守到场。当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时,在场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

  理:原谅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七、想太多

  有人问农夫:“种了麦子了吗?”农夫:“没,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农夫:“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理:顾虑太多,思虑太多,就会导致束手束脚,一事无成。

八、越擅长,越要谨慎

  三人出门,一带伞,一带拐杖,一空手。回来时,拿伞的湿透了,拿拐杖的跌伤了,第三个好好的。原来,雨来时有伞的大胆地走,却被淋湿了;走泥路时,拄拐杖的莽撞地走,时常跌倒;什么都没有的,大雨来时躲着走,路不好时小心走,反倒无事。

  理:庄子说“善骑者坠于马、善水者溺于水、善饮者醉于酒,善战者殁于杀”。有时候,越擅长的地方反而越容易出事。

九、公孙仪拒收甲鱼

  公孙仪是战国时鲁穆公手下的丞相。他特别喜欢吃新鲜甲鱼。于是送鱼的纷纷上门,但都被公孙仪一一回绝。公孙仪的弟弟对此很不理解。问:“你素来喜吃甲鱼,为何别人好心送来,你却不收呢?”公孙仪说:"正因为我喜欢吃甲鱼,所以才不能收。吃几条甲鱼固然微不足道,但倘若我经常收别人的礼品,那就要落个受贿的坏名声,到头来连丞相的官位也会丢掉。到那时,为兄再爱吃甲鱼,恐怕也吃不成了。现在我不收别人的鱼,倒还可以安稳地做丞相,多吃几年我爱吃的甲鱼。

  理:一时贪念,葬送一生。立得正,行得稳,然后才能有更多机会享受美食。

十、破壳的小鸡

  一只小鸡破壳而出的时候,刚好有一只乌龟经过,从此以后小鸡就背着蛋壳过了一生!

  理:其实脱离沉重的负荷很简单,不要简单地模仿,放弃固执和成见就行了。

点我:

相关文章

绪言

绪言

  我们要想了解一个宗教的内容,以及一个宗教是否为我们人生所需要,则我们一定先要了解一个宗教的教主。他的人格、智慧是否值得我们崇拜信奉?以及我们崇拜信奉了他,他是否真能指示我们解脱人生的烦恼痛苦?我想...

海涛法师: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海涛法师: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慈悲的文殊菩萨,弟子迦罗越,恳请您现身加持,为弟子开大智慧。」  迦罗越很想拥有像文殊菩萨一样的大智慧,所以,只要一到佛寺,就在身戴璎珞、骑着狮子、拿着智慧宝剑的文殊菩萨像前至诚顶礼,一心祈...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佛陀的唯一的儿子罗怙罗尊者追随佛陀出家修行,是在他年纪尚幼时。未满十岁的他初初修行,仍有着童稚爱玩的天性,并且经常说谎戏弄他人。每当有居士向他询问佛陀在何处,他便故弄玄虚,...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58、月亮王子度食人肉罗刹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安忍品-58、月亮王子度食人肉罗刹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58、月亮王子度食人肉罗刹  无量劫之前,在印度鹿野苑有一国王名为瓦拉玛达,他有次集合起四种军队率众前往园林游玩。...

《百喻经卷下》:72、唵米决口喻

《百喻经卷下》:72、唵米决口喻

  译文:  曾有一人到丈母娘家去,见她在家捣米,就去那儿偷了一把米含在嘴里。妻子来见丈夫,想跟他说话,而他满口含着米,唔唔地不应答,因为在妻子面前怕难为情,不肯吐弃出来,也就不说话了。妻子见他不...

佛说这四件事在世间不能永存

佛说这四件事在世间不能永存

  释迦牟尼佛住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儿,生得端正、聪明,又有口才,在一国之中,可说无人可及。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就死了。  父母非常疼爱这个独生女,甚于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