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善护三业,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

净土宗受持《无量寿经》,老法师讲《无量寿经》多次劝勉,教诲我们把理论明白,通达了,智慧就开了。

能把经中所有的教诲百分之百落实,将来往生决定是上上品往生。能够做到百分之九十,上中品往生,最低限度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下下品往生。

至于西方世界讲的四土,那是菩提心的问题,上上品菩提心是常寂光土,上中品菩提心是实报庄严土,中品菩提心是方便有余土,下品菩提心是凡圣同居土。

经不是只念给佛菩萨听,错了!在佛菩萨面前读经是修孝敬,如临佛前,读经,是接受佛菩萨的教诲。真听懂了,要真发心照做。

从哪里做起?《无量寿经》圆满到极处,〈序分〉就把答案告诉我们,「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是净宗修学的总纲领。

经文一展开介绍听众,有声闻众、菩萨众、在家菩萨众,第二品〈法会圣众〉「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净土修什么?这不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从哪里下手?「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善护三业,把口业放在第一。今天社会为什么这样动乱?大家不懂得善护口业。身语意都造业,最容易造的是口业,所以不说身口意,说口身意。

如果身能够守住律仪,引申就是法律,遵守国家法令规章,遵守道德,在个人,是好人。清净无染,身语意到最清净境界,这个人就成佛了。

我们看到佛画像,头部有圆光,顶上写「唵阿吽」三个字。唵阿吽是什么意思?身口意,究竟圆满。

所以佛陀教诫,教初学从十善开始,到最终极是十善圆满,十善圆满是「唵阿吽」,就是无上果觉。千经万论是讲细节,这是总纲领,我们掌握总纲领,然后慢慢再学细节。

本文节录自【太上感应篇】164集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守五戒后的25位护戒善神》

海涛法师《守五戒后的25位护戒善神》

《灌顶经》佛云:若能持五戒者,有二十五位善神设卫其身,在人左右,守于空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观此表可知,人能好持五戒,即有二十五位善神,卫谈左右,自然灾消福至,一切吉祥。又何必痴痴然,到处乞神问卜...

勿让「慢心」成为彼此的负担

勿让「慢心」成为彼此的负担

人几乎都有自负、自满的心,佛教称之为慢心,也就是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的意思。这样的人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不是把别人看得过低,就是把自己看得过高,因此很容易伤害到他人,而成为彼此的负担。 人之所以会自负...

星云大师《心理的病态》

星云大师《心理的病态》

每个人都有生病的时候,身体有病,就要医生给看。我们的心理也会害病,心理的病就是贪婪、嗔恨、愚痴、嫉妒、邪见等等。心理上有病时,也应该设法加以治疗;身体肮脏时要用水来洗,心理上有肮脏,则要用真理的法水来...

如何建立美满婚姻

如何建立美满婚姻

(一)前言 很多人以为,佛教是出世的,不主张有家庭,不希望人家结婚,这好象是说,信了佛教的人都应该出家,这绝对是错误的观念。其实,唐宋时代,在家的佛教非常兴盛,我们可以从敦煌石窟、文字记载、图画或雕刻...

海涛法师: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跟发愿往生弥勒净土,

海涛法师: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跟发愿往生弥勒净土,

问: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跟另外一种-发愿往生弥勒净土,两者有冲突吗?答:完全没有,完全没有,这是个人的愿,若是你发的愿如此,弥勒菩萨就来接引你;发愿往生极乐世界,阿弥...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请佛住世之一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请佛住世之一

大家请看经文: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这是第七请佛住世愿,请佛住世,就是劝请佛永恒的在世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中说:“佛为三界护,恩广普慈大,愿为一切故,未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