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善护三业,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

净土宗受持《无量寿经》,老法师讲《无量寿经》多次劝勉,教诲我们把理论明白,通达了,智慧就开了。

能把经中所有的教诲百分之百落实,将来往生决定是上上品往生。能够做到百分之九十,上中品往生,最低限度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下下品往生。

至于西方世界讲的四土,那是菩提心的问题,上上品菩提心是常寂光土,上中品菩提心是实报庄严土,中品菩提心是方便有余土,下品菩提心是凡圣同居土。

经不是只念给佛菩萨听,错了!在佛菩萨面前读经是修孝敬,如临佛前,读经,是接受佛菩萨的教诲。真听懂了,要真发心照做。

从哪里做起?《无量寿经》圆满到极处,〈序分〉就把答案告诉我们,「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是净宗修学的总纲领。

经文一展开介绍听众,有声闻众、菩萨众、在家菩萨众,第二品〈法会圣众〉「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净土修什么?这不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从哪里下手?「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善护三业,把口业放在第一。今天社会为什么这样动乱?大家不懂得善护口业。身语意都造业,最容易造的是口业,所以不说身口意,说口身意。

如果身能够守住律仪,引申就是法律,遵守国家法令规章,遵守道德,在个人,是好人。清净无染,身语意到最清净境界,这个人就成佛了。

我们看到佛画像,头部有圆光,顶上写「唵阿吽」三个字。唵阿吽是什么意思?身口意,究竟圆满。

所以佛陀教诫,教初学从十善开始,到最终极是十善圆满,十善圆满是「唵阿吽」,就是无上果觉。千经万论是讲细节,这是总纲领,我们掌握总纲领,然后慢慢再学细节。

本文节录自【太上感应篇】164集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印光大师:如何教育子女,能如此教大了决定贤善

印光大师:如何教育子女,能如此教大了决定贤善

小儿从有知识时,即教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令彼知自己之心,与天、地、鬼、神、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

湛山倓虚大师传

湛山倓虚大师传

自称湛山老人的倓虚法师是中国佛教界盛传的三虚虚云和尚、太虚大师、倓虚法师之一,于民国初年开始,弘法东北各省,踏遍白山黑水和南北各地,最后渡海南来,在香江讲学,缁素受益者甚众。1949年驻香港锡荃湾精...

道证法师的念佛免难记

道证法师的念佛免难记

走路时,最好边走边念佛 假如有人劝您说:「世间无常,人命难保。您走路的时候,最好要边走边念佛,随时消灾免难。」您听了可能会瞪他一眼,认为他又在说些老套。在这里不妨说一件我自己的经历,是由一个爆炸的案...

佛陀讲述大肚弥勒佛成佛的故事

佛陀讲述大肚弥勒佛成佛的故事

大肚弥勒佛又称大肚弥来佛。中国佛教寺院中的一尊大乘佛教的佛像,通常将其尊俸在寺庙的前殿。由于大肚弥勒佛像慈颜善目,笑口常开,反而形象化的代表了大乘佛教的宽宏大量,...

星云大师:身与心

星云大师:身与心

我们自己拥有两样宝贝,我们平常很少知道它的重要,这两样宝物:一个就是身体,一个就是心里。在世间上,最可贵的就是身体的健康、身体的运用,支配身体怎么样运用,另外还有一个主人翁,就是心。虽然有两样最宝贵的...

太虚大师对素食的开示

太虚大师对素食的开示

原夫素食为中国佛教徒特殊之美德,然仅指汉人而言。盖世界佛教徒因生活环境之各殊,亦有肉食者,特皆重在戒杀生耳。例如蒙、藏之喇嘛,禁止畋猎、渔网,而不禁食羊餔牛酪。暹罗、缅甸之僧众,以沿门托钵而资生,故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