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善护三业,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

净土宗受持《无量寿经》,老法师讲《无量寿经》多次劝勉,教诲我们把理论明白,通达了,智慧就开了。

能把经中所有的教诲百分之百落实,将来往生决定是上上品往生。能够做到百分之九十,上中品往生,最低限度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下下品往生。

至于西方世界讲的四土,那是菩提心的问题,上上品菩提心是常寂光土,上中品菩提心是实报庄严土,中品菩提心是方便有余土,下品菩提心是凡圣同居土。

经不是只念给佛菩萨听,错了!在佛菩萨面前读经是修孝敬,如临佛前,读经,是接受佛菩萨的教诲。真听懂了,要真发心照做。

从哪里做起?《无量寿经》圆满到极处,〈序分〉就把答案告诉我们,「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是净宗修学的总纲领。

经文一展开介绍听众,有声闻众、菩萨众、在家菩萨众,第二品〈法会圣众〉「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净土修什么?这不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从哪里下手?「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善护三业,把口业放在第一。今天社会为什么这样动乱?大家不懂得善护口业。身语意都造业,最容易造的是口业,所以不说身口意,说口身意。

如果身能够守住律仪,引申就是法律,遵守国家法令规章,遵守道德,在个人,是好人。清净无染,身语意到最清净境界,这个人就成佛了。

我们看到佛画像,头部有圆光,顶上写「唵阿吽」三个字。唵阿吽是什么意思?身口意,究竟圆满。

所以佛陀教诫,教初学从十善开始,到最终极是十善圆满,十善圆满是「唵阿吽」,就是无上果觉。千经万论是讲细节,这是总纲领,我们掌握总纲领,然后慢慢再学细节。

本文节录自【太上感应篇】164集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推荐】具足了所有功德的六个字

【推荐】具足了所有功德的六个字

阿弥陀佛把他因地当中,无量劫以来备修菩萨六度万行,所有的功德,以及果地上佛的十种力,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涅槃的种种的功德,来庄严这六字洪名!所以这六字洪名成为万德洪名,就是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来庄严...

读诵《阿弥陀经》的功德

读诵《阿弥陀经》的功德

实际上这部经典却是具足华严的十玄门,那些有眼光的这些注经家也都认为这部《阿弥陀经》就是略写的《华严经》。那么《华严经》是甚深广阔的法门,所以他在,为什么这个广的东西用《阿弥陀经》这一千多字来加以宣说...

这句佛号就具足一切,不需要再加什么东西

这句佛号就具足一切,不需要再加什么东西

我们的主见来自什么地方?来自净土五经圣言量,来自中国净土宗祖师的著作,不要东听西听。什么叫持名念佛?你说什么叫持名?持名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叫持名,这还用问吗? 忆佛就是意念当中回忆,忆念佛:阿弥陀...

圣严法师《请客不小气也不浪费》

圣严法师《请客不小气也不浪费》

中国人很怕被别人批评为小气,总希望让别人觉得自己很慷慨,例如请客的时候,明明准备五道菜就可以吃饱了,却一定要准备十二道菜,彷佛这样才不算小气;结果经常是菜多到吃不完,造成浪费。 所以请客的时候,要配合...

宏圆法师:无明,束缚了我们无量无边的真心

宏圆法师:无明,束缚了我们无量无边的真心

       《楞严经》中说,“真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真心是无所不在的。我们的心量本来无量无边的大,可是我们现...

印光大师:孩子从小念佛、念观音,定能逢凶化吉

印光大师:孩子从小念佛、念观音,定能逢凶化吉

人无不爱儿女者,倘令儿女自小即念佛、念观音,则不知不觉消除恶业[1],增长善根[2]。况自己临终,常念佛者,必能不加扰动。更以念佛相助,便可决定往生西方。现生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