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42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第四讲 ④ 趣入观见如来: 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狮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我于一念见三世,自己发愿能够在一念了见三世,昨天我们有讲到,对于已经证悟空性的菩萨,能够作到时空无碍,也能够办到于一念见三世这样不可思议的境界。于刹那一念能够横贯过去,现在,未来。 所有一切人狮子,能够见到三世一切诸佛,人中狮子当然是指佛。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能够趋入佛的境界,实证到如幻的解脱以及如幻的度生威力。 为什么这里要用“如幻”这两个字呢?我不知道大家对空性有没有一点觉受,当然不是说证悟,而是从知见上来了解空性。如果对空性有一点了解的基础,那对这个“如幻解脱”会比较容易理解。 在佛经里常常说,我们六道众生在六道中轮回,对凡夫来讲,这样的轮回是真实的,我们每一天在这个很真实的世界中生活,从我们的出生到最后死去,我们都认为是真实的。但是在佛的境界里面,说这一切却都是如幻的。而这种幻化是谁来主宰的呢?是由我们自己的业力。 什么叫幻化?就是说在我们从生到死的过程当中,没有一样是真实的。比方说我们所依赖的这个“我”,是由“五蕴”假合,而我们昨天有讲到这五蕴也不真实,五蕴皆空。还有作这有情,必须要依赖衣食住行,那么这些衣食住行,是不是完完全全的真实?也是不真实的,这一切也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人要穿衣服,而动物不需要,我们的粪便可以成为某种动物的营养,而我们赖以解渴的水却是鱼儿的家。这样看来哪一样又是真实的东西?具有不变的特性呢? 我们现在是活着,现在有一口气,我们觉得自己所有的地位也好,尊严也好,财富也好,一切现在所拥有的这些好像是真实的。但是有可能我们下一刻,两眼一闭就死去了,这一切对我们来讲,还有用吗?还是真实的吗?自己能够把它们带走吗?不可能,是吧!那再说啦,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这一切,能不能保证它恒常不变呢?我们都知道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一切都是变化的,所以佛告诉我们,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必须依赖种种因缘条件才能存在。 表面上我们好像是在拥有某些东西,然而,从实相上来讲,我们根本不可能拥有任何一样东西。关于这句话,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究竟来看,不要说外界的东西,我们没办法真实拥有,就是我们自己,从生到死与我们相伴的身体,我们坚执的这个“我”,也是没有办法真实拥有的。 昨天我们有说过了,这个作为色身的身体,前一刻我们才吃了饭,现在可能已经消化掉了一半,前一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有没有变化?我们到底拥有的是哪一个“我”?如果说我们自己内心很清净的时候,那一刻是“我”,但很可能下一刻这个“我”已经勃然大怒了,这个时候还是不是“我”呢? 有可能你是一个千万富翁,但突然因为市场或股票等因素,一下子就变得一贫如洗,那你过去的那些拥有能不能算真实拥有?所以,佛说没有哪一样东西,我们曾经真实拥有过,一切皆是因缘假合而成。在作千万富翁时,是福报因缘所感,现在一贫如洗,则是享尽福报所致。 只是我们作为凡夫,没有真实地去了解这些道理的时候,就觉得我真的有了这些东西。但只要认真的去分析,其实世俗一切都是如幻存在。所谓如幻就是世间这一切诸法,都是依条件而存在着。如果条件变化了,那依之而存在的世间诸法就会变化。 打个比方,我们现在坐的这个椅子,我们把它称为椅子,但椅子真实存在吗?假如我们拿掉了椅子背,拿掉坐着的平板,拿掉下面的椅脚,这个椅子还存在吗?椅子就仅仅是一个概念了,离开了组成椅子的条件,这个椅子就不存在了。 世间一切,只要去分析,我们都会发现,它们也仅仅是一些概念而已,没有一样东西真实存在过。包括我们称为的轮回,也是依众生的业力而幻现出来,离开业力,轮回也从来没有真实存在过。假如说哪一天我们真正地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这种因业力幻现的,如梦如幻的六道轮回,就会在我们的眼前消失。 可能我们在第一次听到这些道理的时候,会觉得很难懂。为了帮助理解,在经书里就经常打这样的比方,就像我们在做梦,在梦境里面梦到有人来杀自己,自己内心极度恐惧,要想逃跑,非常地害怕。但这只是一个梦啊,对吧?杀自己的人并不存在,他所使用的武器也不存在。但是深陷恶梦中的自己又哪里明白这些,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在梦魇中挣扎的自己? 能让我们从梦中恐惧脱离的唯一办法就是,有人把我们叫醒,是不是?当我们醒来,就会发现,刚才只是做了一场恶梦而已,在梦境中一切令我们恐惧的东西,它其实并没有真实存在。 其实三界也像梦一样的,在佛经里佛已经宣说,三界如梦。在三界梦境里我们在经历生,经历死,在经历种种的贫富,在经历种种的争斗。但这一切其实也是如幻的在显现,依我们过去的业力而存在着。如果哪一天我们能够真正证悟了,这如幻真理,我们就能够从这样的三界恶梦中醒过来。 佛救度众生,不是说像我们想象那样,把我们像扔石头一样,扔到一块净土去,而是让我们明白怎样解脱的道理。因为从来就没有人曾经绑过我们,我们也没有被人捆绑过,有捆绑的这种感觉,只是我们的一种谬误,一种错觉,或者说是一种无明吧。因为这样的误解,我们才觉得被人捆绑,自己要解脱。其实在佛的境界里面,或者在一个证悟者的境界里面,没有人能够绑我们,我们也没有被人绑过。 就像禅宗四祖道信,礼见三祖时说:“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三祖僧璨说:“谁缚汝?”道信说“无人缚。”三祖反问:“何更求解脱乎?”道信于言下大悟。如果我们也能了悟,无人能缚自己,那我们也能当下成就。 讲这些,是需要一些教理基础,学修基础的,我自己非常担心在座各位同修听不懂。略讲这些也是希望跟大家结个了悟空性的善缘。 有些人在平常时候,心还可以比较安定,但是只要到了工作场所,心就开始不安了。在工作环境里之所以心不安,可能是你根本不喜欢那份工作,也可能工作太繁重,或同事带给你困扰、你那天心情不好,也可能早上起来有点感... 以前有一位上师给大家赞叹戒的时候说:持戒者得无畏。持戒者怎么能得无畏呢?就举例子说我们师父,我们师父悟公上人,上悟下道大和尚,他以前持戒是我们佛教界非常有名的,戒行严谨。甚至在佛教最遭难的时期,比历... 昭化道简禅师追随云居道膺禅师学道很久,虽已得到老师的印可,仍继续留在云居山分担寺务,因其戒腊最高,人称堂中首座。 道膺和尚将圆寂时,侍者请示说:「老师,有谁可以继嗣您的法脉?」 禅师回答:「堂中简首座...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所说至心者。差别有几种。何等至心。能获善相。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我所说至心者。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二者。摄意专精。成就勇猛... 在《大佛顶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谈自己的修证方法忆佛念佛,追溯到了非常久远的时代,说明念佛法门的缘起是大不可思议的,是非常古老的一个法门。 当时他遇到一尊佛出现世间,这尊佛称为无量光佛。... 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437:舍利世界安稳愿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舍利金刚身,通体蕴神灵。世民善为本,寰球永安稳。缅怀舍利依大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