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12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第二讲 ① 昨天《普贤行愿品》讲到礼敬支和供养支,在《普贤行愿品》前面有一段长行,它是对礼敬和供养的广说,现在给大家念一下: “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 回顾一下昨天在讲礼敬支的时候,在三门合礼里面,我愿以清净的身、清净的口和清净的意念,来礼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及微尘数身。”这是指观想,每一尊佛面前,都有我周遍尘刹的身体,“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前面是从我们三门合礼里,以自己遍尘刹的身体,很虔诚地去礼敬尽虚空遍法界的诸佛。 下面是对礼敬支的一个誓言,如果这个话在菩萨六度里,可以算是精进度,我修礼敬支一直要到什么时候才完成呢?下面普贤菩萨有一个誓言。 “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修礼敬支直到什么时候?直到虚空边界有所穷尽,我的礼敬才有穷尽。但是我们知道虚空是没有边界的,那我的礼敬也就没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乃至直到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然众生界无尽,众生业无尽,众生烦恼无尽,我之礼敬也无有尽。 为什么普贤菩萨会发这么大的誓言呢?我们知道六道众生,十方所有世界的十方众生没有穷尽,只要有一个众生还在轮回,还在三界中的话,普贤菩萨说,我的礼敬就一直要修持下去。这就像我们很熟悉的地藏菩萨的誓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些大菩萨,有这样的大雄力,有这样的大愿力。 我们在修礼敬支的时候,也要发愿直到众生度尽,我的修行才算圆满。在菩萨行六度的时候,有一度被称为精进度,细分精进有一种精进叫“披甲精进”。我们精进的时候,就好像身上披了一层铠甲一样,穿上铠甲在进入度生战场的时候,就应该勇猛直前。在这儿普贤菩萨说,我在修礼敬支的时候,直到众生度尽了,我这样的礼敬才有穷尽。 “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从众生界来看,众生乃至烦恼是没有穷尽的,我这个礼敬也没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在我修礼敬支的时候“念念相续”,我每一念、每一念,都没有间断的时候。作为凡夫,可能有时上一念是善念生起,下一念就是恶念了。但是普贤菩萨在广修普贤行愿的时候是“念念相续”,就是念头没有间断过。自发愿起就没有舍弃的那一天,没有舍弃的那一刻。而且“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在修行礼敬的时候,永远没有疲厌,“疲”就是疲倦,“厌”就是“厌离”,没有哪一天会感到疲倦,没有哪天从心里说我要放弃,我不顶礼了。在我们修礼敬支时,也要像普贤菩萨一样,有这样的大誓愿力,有这样的勇猛精进,这是对昨天的一个回顾。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 这一段属于昨天讲的礼敬支里的意礼。用观想力想像,在一个微尘的刹土中,有无量的诸佛,在每一尊佛周围,有众多的菩萨围绕着。前面是身礼,这个是意礼,下面是我们所说的“语礼”。 “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辩才天女,是佛经里讲的天女,她的功德是语音无碍。她能发出很多美妙的声音来赞叹佛,供养佛。这里希望我能超过辩才天女,在以音声赞叹佛的时候,我超过辩才天女的功德,“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在佛经里讲,辩才天女有很多的舌根,我也发愿,希望我自己有超过辩才天女一样多的舌根,每一个舌根能发出无尽的语言,“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我发出清净美妙的声音来赞叹佛。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如见。甚么是佛之知见呢?就是觉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如果我们一切的... 认识生死轮回的本质,是学佛非常根本且重要的体认。生死从何而来?由众生的起心动念而来。我们起了一个念头,内心就凝聚一股力量,让人无时无刻不去想它;好比说一个人执著金钱,出门时,心底就惦记著它,整天担心被... 佛法的整个修行方法,也就是学佛要有十种心,这十种心是个次第: 一、信心,要信三宝、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议。 二、因果心,有信心以后,就要断恶修善,了解因果、深信因果。 三、出离心,有了因果心以后,即... 原文: 接手书,不胜伤时之感,十余年来,天灾人祸,相继降作,总由不知三世因果,唯欲自利,不顾杀生害命,以及害人之所致也。欲挽劫运,非提倡三世因果生死轮回,与戒杀护生吃素念佛不可。现今之世,常在患难中... 我们为什么要举行十天百万佛号闭关,有个好处,就是让他在十天当中,你看看你自己。你不闭关,你老看别人。别人都是小人,你是君子。别人都是恶人,你是善人。 当你不看别人看自己的时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华严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品,就是《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是一位等觉大菩萨、华严教主,他最后的目的是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不仅自己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也引导华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