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平法师:《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8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第一讲 ⑧ 细细思惟能够获得有暇人身是非常不容易的,假如说因为过去的恶业堕到三恶道里面,那我们要听闻佛法,修学善业就非常地困难。比方说居士林有小猫咪,如果要跟它讲一句“阿弥陀佛”,它可能都听不懂。但现在我们很幸运,得到了这样的人生,我们有智慧去分辨,什么样的事情是苦难的,什么样的事件我们应该抉择去追随的。 我们无始都在轮回,我想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在过去生中,我们什么都做过,可能我们下过地狱,在油锅里不知道翻炸了多少次,然后也上过刀山,下过火海。之后也变过各种各样的动物,被人宰杀,被人奴役,非常地可怜。但是很有幸,我们今生出生在人道。 虽生为人,但我们没有成为邪见者,有的人虽然非常地聪明,但是如果跟他讲,你要皈依呀,你要信佛呀,他马上第一个反应,哎呀,那是迷信。我们根本对他说不进去。或者他马上会反驳,现在都已经是什么时候了,还拿两千年的东西来教育我。他对这些根本不屑一顾。如果是这样子的话,被邪见障碍的人是根本没法接受佛法的。 还有我们没有生在长寿天。什么叫长寿天,就是在那里寿命会很长,那里也称作“无想天”,众生在那儿除了依识存活,什么思维都没有。对一个有情来说,如果没有对善法的思维与实践,就没有办法让生命更进一步得到提高,一旦长寿天果报享尽自然下堕轮回。所以很幸运我们没有生到长寿天。 在过去生中我们在无始劫轮回的时候,有可能我们从来就没有遇到过一个圣者。很多时候,我们以各种形态轮回着,但可能都处在暗劫。所谓“暗劫”就是没有佛陀出世的时代。但是现在很幸运,我们今生生在有佛出世的贤劫,这个大家要感到很庆幸,因为有圣者出世,才会留下智慧教法,让我们有提升生命的机会。 再有我们没有成为盲聋喑哑六根不具的人,假如说我们耳朵有障碍,听不到讲法的话,这对我们的修行会非常有障碍,还有如果我们是瞎子,或者我们有其他身体上的不健全,都会给我们的修学带来影响,所以也很幸运,我们六根具足。 以上八个条件,我们把它称为八有暇,具备了这八个条件,算是修行人的一大幸事。回想一下,我们身边有很多的人,可能他们比我们还有福报,比我们有财产,比我们有地位,比我们有权势,但是又怎么样呢?他非常地不幸,没有机会听闻到佛法,当他一期生命结束后,他只能随业而转,无有自主。而我们当中,也许有很多人在生活道路上并不如意,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我们很够幸运,就是我们有机会、有条件、有信心来修学佛法,也就因为这样,能够让我们从现在的不幸走向幸运,从现在的不觉,最终走向觉悟。 具备哪些条件称为十圆满呢?首先,自圆满有五个:生为人、生于佛法兴盛的中土、六根具足、业际无颠倒、对佛法有信心。其它几个好理解,这里的“业际无颠倒”是指没有犯五无间罪。有的人虽然具足人身,但是由于业力、习气太重犯了极重罪业——五无间罪,杀过自己的父亲、杀过自己的母亲、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破和合僧。犯无间罪若不忏悔,命终会直下地狱,以此恶业深重,成为学佛的巨大违缘。 另外还有他圆满五个:佛住世、佛说法、教法住世、教法随转、善知识摄受。佛住世就是没有生在无佛出世的暗劫,值遇有佛成道。佛说法,就是佛陀悯念众生,开显了自己证悟的甚深教法。教法住世是,佛留下的教法现在仍然看得到,听得到。教法随转,是佛的教法仍然传承不断,还有人修学并依之而成就。善知识摄受,是有善知识愿意教授我们,将我们引入证悟之道。 为什么我们要思维暇满人身呢?因为如果不去思维暇满人身的珍贵,有可能我们会把这样的人生无谓地浪费掉,或者我们虽然听闻到佛法,却不去实践最后还是一无所获,这是非常可惜的。有时候我们在修学道路上会出现这种现象:开始突然听闻到佛法时非常地激动,我要修行,然后,一两年或多几年以后,又觉得佛法也不过如此吧?!怎么我的生活还是这么纷纷扰扰呢?怎么在我的现实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呢?心里就越来越退缩,最后根本谈不上在这条菩提道上进一步的修学了。 下品中生是什么情况,这是指破戒的众生。这个人先求受了佛的戒法,或五戒、八戒、沙弥戒、比丘比丘尼戒,但受了之后,他不受持,他破戒了。这里注意,如果破根本戒,在声闻教里面称为断头罪,不通忏悔,绝对要下地... 三好: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 四给: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五和:自心和乐、人我和敬、家庭和顺、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净土法门:《华严经》十信菩萨,跟小乘一配合清清楚楚佛很慈悲,知道这个东西难,众生习气太重,教我们从哪里做起?先从放下我所做起,比较容易。为什么?我所有的叫身外之物... 人,往往只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因此产生烦恼。假如我们懂得观照自己,常常自我反省、自我健全,修持五停心,就能对治烦恼了。以下介绍五种对治烦恼的观照方法: 一、以不净观对治贪欲:我... 戒律是佛法之根本 前来已略说衣钵名相。今将受戒的要义。约略说说。你们要留心谛听。佛法之要。在于三无漏学。三学之中。以戒为本。良以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若能持戒清净。则定慧自可圆成。佛所制戒。以要言之。... 调伏的涵义很多,调伏你刚强的性格,要柔和圆融。不是讲调伏,要调伏到相应。你要坐禅,调身、调心、调息,调到相应处了,就叫瑜伽。要相应,必须经过调伏。包括你拜忏、礼佛、诵经,都必须经过调伏的阶段。 例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