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弥勒净土法门及其现实意义(四)

弥勒性格的现实性

弥勒法门的现实性还表现在弥勒菩萨的个性特征上。目前学术界对于弥勒是否为历史人物尚无定论。实际上,从佛教信仰的角度而言,弥勒是否为历史人物并不重要。佛教中的菩萨各具秉性,菩萨的性格都是表征佛法的。

在一般人眼里,菩萨个个都神通广大,法力无比,福慧具足,完美无缺。是的,大乘菩萨普遍都具备凡人无法企及的神圣和卓越。然而,佛经中描述的弥勒菩萨却没有那么高大完美。据《佛说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中所说,弥勒具凡夫身,未断诸漏,不修禅定,不断烦恼。另据《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所述,弥勒菩萨发心求佛道比释迦牟尼佛早四十二劫,因释尊修行比弥勒更精进勤奋,故反而先于弥勒而成佛。

关于弥勒修行的懈怠,在《法华经.序品第一》中也有记载。释迦牟尼佛在讲《法华经》前作种种神变,现种种瑞相。弥勒不知释尊为何示现种种不可思议的神变和瑞相,心生疑惑,于是就请教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在解答弥勒的疑问时涉及弥勒的本生故事:在久远的过去生中,文殊菩萨名号妙光,有八百弟子,为八佛之师。那时弥勒是妙光菩萨的弟子,名号求名,因弥勒“贪著利养,虽复读诵众经,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号求名。” 在《维摩诘经.菩萨品第四》中也有弥勒菩萨出场,他出场时的形象也不是很光彩。经中的主角维摩居士是一位道行高深的在家大菩萨,他为了向众生说法假装生病。释尊知道维摩居士的用意,先派他的十大声闻弟子去探病,但十大弟子因为以前曾受到维摩居士的斥责和诘难都不敢去探病。于是,释尊就叫弥勒菩萨去探病,不想弥勒也不敢去,因为他过去生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第八地菩萨境界时曾受过维摩居士的训斥。维摩居士嫌弥勒说法不如法,先就弥勒得释尊授记为未来佛之事提出诘问,又向弥勒大谈一通什么是菩提的道理。可见,同为菩萨,弥勒的道行不如维摩居士,智慧不及文殊菩萨。由于他不修禅定,不断烦恼,其修行的境界甚至还比不上已得阿罗汉果位的释尊的声闻弟子。难怪释尊的大弟子们对于释尊授记弥勒为未来佛,定为佛的接班人有疑问,甚至不满意。如在《佛说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中,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优波离就曾提出过这样的疑问。

弥勒修行上的不足和性格上的缺陷并不影响他作为未来佛的地位,也不影响信众对他的信奉和崇敬。或许弥勒的性格及缺点具有表法作用,是出于教化众生的需要,是对众生的开示。弥勒的性格与欲界众生和人间众生的根性、习气相应,消除了菩萨在凡夫心中的神秘感和疏离感,拉近了菩萨与凡夫之间的距离,让人觉得菩萨也有人性人情,也有烦恼习气,甚至也有缺点,菩萨境界和菩萨的道行果报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能够使信众增强修行的信心,坚定学佛的决心。弥勒法门充分体现了凡圣平等、人佛平等思想,使大乘佛教宣扬的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的佛理真正落实在实处。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略谈弥勒经典的人本主义精神内涵

略谈弥勒经典的人本主义精神内涵

略谈弥勒经典的人本主义精神内涵以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弥勒净土信仰是佛教净士信仰中的重要一支,也是佛教众多法门中的重要法门之一,在中国大乘佛教信仰中具有...

宣化上人:世界成就品第四②

宣化上人:世界成就品第四②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世界成就品第四◎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老和尚讲述如是观察已,普告一切道场众海诸菩萨言:佛子,诸佛世尊,知一...

净空法师:如何得身心安稳

净空法师:如何得身心安稳

九八年早餐开示—如何得身心安稳(共一集)1998/6/8新加坡净宗学会档名:20-013-0608昨天晚上,在《华严经》里面讲到世尊引用光严童子的一段故事,这个故...

印光大师文钞中有关不能往生的例子

印光大师文钞中有关不能往生的例子

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 (与陈锡周居士书) 若参而不得,以心中常存一不知是谁不能往生之念,则断无与佛感应道交,亲蒙接引之事矣。 (复汪雨木居士书) 心中信根愿根不具,不能往生。...

父母的修为影响子女的福报

父母的修为影响子女的福报

天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爱子女的,无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一世平安,福报绵长。可是做父母的知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影响孩子的福报。比如父母做的错事,可能会在儿女身上报应。...

圣严法师:为何要皈依三宝

圣严法师:为何要皈依三宝

我们相信,在所有的佛教徒中,大部分是没有皈依过的;因为,皈依了三宝的人,固然会烧香拜佛,但会烧香拜佛的人,则未必已曾受过三皈的仪式。虽然未曾皈依三宝,他们却依然自称是佛教的信徒,我们自也不必否认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