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笼罩覆盖了所有的

很多人学习佛法是因为觉得做人很苦,或者生病,或者遇到困难,想找一个解决的方法而接触宗教。

我个人觉得最好的是佛教,因为佛法告诉我们苦是怎么来的。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这种种的苦都来自我们的欲望、我们的执着。佛法教我们忏悔业障,了解因果,就是《地藏经》和《水忏》里面讲的道理。

晚上听经目前正在听《华严经》,已经是重复听的第三遍。人家说《华严经》的境界很不可思议,没有办法想像,所以刚开始我其实听不懂。直到听第三遍,才有点体悟到菩萨对众生的悲心。

《华严经》教我们要学习菩萨的慈悲,菩萨都是为众生而发愿修行。因此,如果内心真忏悔,还要发出慈悲心,去思维怎么样才能帮助众生,怎么样才能令众生离苦、令众生安乐?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因果之中,能这样尽心尽力为众生服务、帮助别人,不但可以积德,也是培福。有句话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此我们要善用心念,广作善事。

说好话,做好事,常为他人着想,当你有需要的时候,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如果自私自利,做事都只为自己,最后一定是众叛亲离。

这里有一个关于慈悲的故事,发生在明朝。

当时有个人叫马森,他的爸爸马俊是怀安人。马俊的太太到四十多岁好不容易生下一个儿子,长得眉清目秀。因为晚年得子,所以夫妇对这个孩子疼爱有加,如同宝贝一样地珍惜。儿子四岁时,有一天婢女抱他出去游玩,一不小心失手,小孩从高处跌落下来,伤到额头,流血过多不幸死亡。

看到这种情形,马俊悲痛之余,想到太太一定会严处这位婢女,后果必定不堪设想。于是叫婢女赶紧离开,一切后果由他自己来承担。

回到家之后,马俊告诉妻子说自己不小心把儿子摔到地上,受伤死了。太太听了非常地伤心,好几次昏厥倒在马俊身上。太太觉得婢女也有责任,于是到处要找她回来鞭打追究,结果却遍寻不着。

婢女回到家之后,很愧疚自己失手把小孩摔死,又很感恩马俊慈悲不予追究。跟父母诉说经过之后,父母非常感动,日夜焚香对天祷告,希望上天保佑恩公马俊能够早生贵子。

第二年,马家果然生了一个儿子马森,左边额头上有一个红色的疤痕。马森从小就很聪明好学,天性也非常孝顺,长大后不但中举人,还担任知府。他的政绩非常良好,为人善良贤明,平反当时很多的冤狱,因此大家都尊称他为“明允”。

后来做到户部尚书,就是替国家检查税收出入。他劝谏皇帝力行节俭,有一次皇帝想花六万两购买黄金,马森就告诉皇帝不可以这样。又有一次皇帝想买珠宝,马森也是极力谏止皇帝不要浪费。所以马森是明朝一位很有名的贤官。

因为马俊的慈悲,能够宽容原谅婢女的疏忽,因此感召生得非常贤能的儿子。由此可知,因果都是自己决定的。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当知此念佛者,是人中的芬陀利华

当知此念佛者,是人中的芬陀利华

大凡生存于斯世,每个人带着宿世的业力或愿力,在其人格倾向与个性特质上均会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或有天生好乐权力,气势恢宏、指点江山、招贤纳士者,且称为政治人;或有生来执著于财富,冲风冒雪、奔波贸易、善...

宣化上人:什么是无心道人

宣化上人:什么是无心道人

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不如供养无心道人。什么是无心道人?就是在禅堂打禅七的人。他们没有求名求利的心,把财色名食睡五条地狱根,都拔出来,无心无念在参禅,所以叫无心道人。 在西方(美国)想要真正弘扬佛法,就要...

佛陀的感应之道

佛陀的感应之道

感应的事相、事迹,可能我们还多多少少会感受到,叫感应之迹。一般感应之迹会谈到六种形态的感应。 显感显应。这个显感,就是我今生至诚信佛、拜佛、念佛,这就是现生来感。那现生感,就现生得到佛力的加被、救度...

海涛法师《生命之不可思议》

海涛法师《生命之不可思议》

生命之不可思议一 海涛 辑 1.生命是无限的。生命无始无终。所以行为、业,也是无始无终。 2.业是无限的。也就是有所谓的无限大的业,这无限大的无数的业,各含有产生新生命的力量。那么,对一个特定人物而言...

净空法师:把所有的人都转成阿弥陀佛

净空法师:把所有的人都转成阿弥陀佛

通常我们讲妖魔鬼怪。在什么地方?就在我们周边,就是我们周边常常接近的这些人物,你怎么知道?你们想想看,释迦牟尼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子女跟父母四种缘,你想想看这四种缘...

印光大师:念佛人十大碍行

印光大师:念佛人十大碍行

妙叶禅师《宝王三味念佛直指》云:详夫一心平等,体性无亏。虽缠绵于业识之中,靡不有出尘之志。方欲究道,魔境先彰。一事亏心,万善俱失,成小败广,得者还稀。况乎物欲交倾。死生迁变,递相仿效。易地皆然。使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