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

莲池大师说:“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为什么说持名念佛是善中之善呢?我们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一生成佛的心就是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大善根。昙鸾大在《往生论》中说:“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的心”。我们发菩提心念佛,就具足了《智度论》中的五菩提心。

在《智度论》谈到了五种菩提心。第一、发心菩提。持名就是从凡夫这个生死心中发菩提心,求出生死,求生净土,自度度人。

第二、伏心菩提。就是降伏烦恼,提起这声佛号,烦恼自灭。

第三、明心菩提。就是明了诸法都没有离开自心,念这一声佛号,就能明了这声佛号是和自心相应,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是明心菩提。

第四、出到菩提。就是得无声忍,出离三界,然后到萨婆若,也就是趋向佛果。而持名念佛到了极乐世界,即能证得一二三忍,横超生死,趋向证得一切种智。

第五、无上菩提。就是成无上正等正觉。

执持名号,往生净土,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所以说持名念佛是善中之善,是多善根。在《大悲经》中说:“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这句经文也证明持名就是多善根。

我们再看持名念佛也是多福德,是福中之福。因为弥陀名号具足万德,我们执持名号,那么万德都可以彰显。一心念佛就等于六度齐修:一心念佛不会起悭贪的心,这就是修布施;在一心念佛的时候不起恶念,这就是持戒;一心念佛不起嗔恚心,就是修忍辱;一心念佛自然没有懈怠的心,等于精进;一心念佛没有妄念,这就是禅定;一心念佛没有愚痴昏昧,这就是修智慧。

莲池大师说:“举其名兮,兼众德以具备,专乎持也,统百行以无余”,这是祖师大德们所做的定判。所以我们不看祖师大德的注解,我们没有这种智慧的,通过祖师大德们这么一跟我们来注解,我们马上就明白了,所以说一心念佛不仅是六度齐修,也可以说是百行齐修。

《金刚经》中说:“菩萨心无所住行于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一心念佛之时万缘放下,不住于相,其福德也不可思量”。

《大智度论》中说:“譬如有人初生堕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满中七宝奉施于佛,不如有人,于后恶世,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其福胜彼”。什么意思?从我们一出生就能行走,而且一日走一千里,这么走一千年,这么一个范围、这么一个面积、这么多的七宝,我们拿出来奉施于佛,不如一声称念阿弥陀佛的福德。这是《大智度论》中给我们做的一个比喻。由此看来,持名念佛确是福中之福,是多福德的。

这是净土法门的一个特质,以果地觉做因地心,是阿弥陀佛究竟圆满的大愿,作为我们众生的多善根之因,阿弥陀佛无量劫的菩提大行,作为我们众生多福德之缘,我们能够信愿持名,就是阿弥陀佛的大愿大行转化为我们自性的功德,这就是善根福德具足了。

摘自 宏圆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能够信愿持名,就是多善根多福德

能够信愿持名,就是多善根多福德

什么叫多善根?多善根不是你自己有多少善根,而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多福德,也不是靠你个人的福德,是阿弥陀佛无量劫以来为了圆满大愿所行持的六度万行的大行,作为众生多福德之缘。只要你能...

临命终时贪心是不可取的

临命终时贪心是不可取的

若心中见识小,舍不得赈灾,亦须分与女儿、孙媳、孙女等。自己身边,决不可留此种令人起贪恋的东西。 这个意思啊,你临命终的时候,舍弃一切贪念,你的一切东西,你死了以后,由不得你,自己做不得主,不如活着赠...

人往往不能善用其所长,变成反面就不妙了

人往往不能善用其所长,变成反面就不妙了

【《韩诗外传》曰:夫士有五反。】 这里提到古书的《韩诗外传》里一段文章:一个人有五反,贵、富、勇、智、貌等五种相反的一面。这里是讲士的五反,古代的所谓士,以现在来勉强解释,包括了一切知识分子,不过一...

面对灾难切记勤念观音

面对灾难切记勤念观音

● 天灾、人祸,相继而至。当令家人,同念观音,以为预防也。(文钞续编复宁德晋居士书) ● 普令一切老幼男女,日常在家念观世音,管保不遭灾祸,多获祯祥。(文钞三编卷一复宁德晋居士书六) ● 念观音名号...

吃素念佛之人为什么也会遭受苦难

吃素念佛之人为什么也会遭受苦难

问:今有一疑问,请求老法师慈悲开示。弟子吃素念佛,已经多年。因为信佛之人,为十方三世诸佛之所护念,天龙八部、大力神王常随拥护。往世恶业亦渐消灭,纵有怨对,不能为害。此乃佛经所说,决非虚语。 讵于三月...

红尘中你被什么緾住了

红尘中你被什么緾住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佛性显现不出来?就是因为有缠缚。所以我们跟已经成就佛道的果地有一个差别叫什么?我们的佛性真如叫在缠佛性,被缠缚住了,自在不起来。 依着教法里面,我们每个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