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念佛求往生,佛不来接引您去不了!

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这个话说得好,也要记住,不要产生误会。听到极乐世界乐,快乐,寿命长远,你念佛求往生,最后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为什么?你是自私自利,贪图快乐,这跟佛的愿不相应。极乐世界没有自私自利的人,有自私自利的人往生极乐世界,会把那个社会破坏,所以他不来接引。佛不来接引你去不了,佛来接引就是佛认可你,你已经及格,条件符合了,他才来接引你、来带你,否则的话你去不了。换句话说,到极乐世界是求成佛的,不是去享受的。

极乐世界虽然真的是极乐,对于一个学人来说,他如如不动,他不动的,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苦乐,任何境界在面前,他都不会动心。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我要问,极乐世界的相是不是虚妄?也是虚妄,没有例外的。不虚妄的只有一个,常寂光净土,它是真的,不是虚妄。实报土是虚妄的,方便土是虚妄的,同居土也是虚妄的,虽然虚妄,他无量寿,这一点了不起。他为什么无量寿?阿弥陀佛的愿力成就的,阿弥陀佛无量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的,所以我们对于阿弥陀佛的恩德要感激。怎样知恩报恩?就是一心念佛,发菩提心求生净土,这是知恩报恩。我们要跟阿弥陀佛一样,发同样的愿,这一个愿就是四十八愿的总结,发这一愿等于四十八愿统统有了,都具足了。我们将来成佛,跟阿弥陀佛同一个事业,就是在十方世界普度众生,帮助这些众生一生当中圆成佛道,圆满成佛,这就对了。绝不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决定不能往生,这个经上说得非常清楚,我们一定要记住。极乐世界里头大公无私,《金刚经》上讲的无四相、无四见,在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都落实了。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推荐】谦恭,是有能力者所缺乏的美德

【推荐】谦恭,是有能力者所缺乏的美德

谦恭不是一种表面姿态,而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 圣严法师 佛陀说:入于人群中,自未知他人,他人未自知,不应心自恃。那些在人性上冷漠傲慢的人,很容易遭到突然的失败;而那些有礼有节、有爱心的...

诵读《地藏菩萨本愿经》有何福报?

诵读《地藏菩萨本愿经》有何福报?

第一,天龙护佑,一生平安;第二,好的果报,天天增加;第三,集聚正果,成就上乘;第四,修行正道,因缘不退;第五、不缺衣食,家境丰厚;第六,身体健康,无病无灾;第七,...

地藏菩萨跟其他的菩萨有何不同

地藏菩萨跟其他的菩萨有何不同

【又是菩萨。名为善安慰说者。】 地藏菩萨跟其他的菩萨不同,众生有苦恼的、有困难的,他最善于安慰了。人要到了难处,求告无门、六亲退失,这种经验我是有过的。如果你是住监狱,或者是个地主阶级,没人敢跟你说...

为何念佛得悟的人寥寥无几呢

为何念佛得悟的人寥寥无几呢

或问参禅得悟者相望于册,念佛得悟者何寥寥其未闻也?噫!盖有之矣,子未之见也。且参禅人得理之后,终不哓哓以自鸣也。龙天推出,然后声振一时,而名垂后世。彼曹溪佩黄梅之心印,苟不失口于风旛,一猎人之守网夫...

纵大祸临头,又有何畏惧

纵大祸临头,又有何畏惧

【原文】 当此危险世道,宜放开心胸眼界,努力修持净业。所有吉凶祸福,悉不计虑,随缘应变。 纵大祸临头,亦当想及同罹此祸之人,不知有几千万亿。于无可如何中,尚有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可以恃怙,有何可畏...

星云大师《心无挂碍》

星云大师《心无挂碍》

经常听人抱怨说:生活的担子压迫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也经常有人说:心里的压力让我快要受不了了!心中的挂碍的确让人不得安宁。人的心中究竟有什么挂碍呢?从小我就挂念父母不喜欢自己;结交朋友,挂念朋友看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