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念佛乃法界缘起

念佛乃法界缘起

诸佛本从法身垂迹,固结缘种,若世出世,悉不可思议。尊隆于教乘,举扬于海会,沁入于苦海,慈契于寂光,所以万德钦承,群灵拱极①。当知佛种从缘起,缘即法界②。一念一切念,一生一切生。一香一华,一声一色,乃至受忏授记,摩顶垂手。十方三世,莫不遍融。故此增上缘因,名法界缘起。
 
  —— 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
 
注 释

①拱极:如众星悉皆拱卫北斗星。
②法界:指众生之心性,此心能生世间、出世间等一切诸法,故称为法界。
 
 
译 文

阿弥陀佛本从法身垂示十劫成佛之迹,必定与众生广结法缘,令未种善根者种,已种者增长,已增长者成熟,已成熟者解脱,不断佛种,若世间出世间之功德利益,悉皆不可思议。信愿持名,横超生死,圆证三不退,补处菩萨甚多。乃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中,最胜尊隆,十方诸佛于本土同音赞叹宣说。释尊亦遍洒净宗甘露法雨,流入娑婆苦海众生的心中,令其信愿持名,念念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由事持而达理持,则慈契于寂光真如实相。所以十方诸佛万德慈尊,悉皆伸出广长舌相,钦承赞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皆拱卫阿弥陀佛,如众星悉皆拱北。十方无量菩萨亦皆愿生极乐,亲觐弥陀。

当知众生本具之正因佛性,必藉了因佛性之慧解与缘因佛性之修持,方能开启。了因之慧解与缘因之修持,即是全体法界。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故念一佛,即念一切诸佛;极乐是法界藏土,故生极乐一土,即生一切诸佛国土。极乐净土中一香一华,一声一色,乃至阿弥陀佛接受吾人忏悔,授他方菩萨成佛之记,予众生摩顶加持,垂金色手臂接引众生,一一无非全体法界,一一皆横遍十方,竖穷过去、现在、未来三际。互遍互融,事事无碍。故此念佛增上缘因,有大力用,得生净土,即名法界缘起正理。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若要人不死,先下死工夫

若要人不死,先下死工夫

病后始知身是苦,死后方知错用心。 这是众生的通病,在没有病时,满以为在世间非常快乐和满足,到有病的时候,不能动,也不能吃,一切都不自由了,再加上种种难以忍受的痛苦,才觉得原来这个身体是令我们苦的,可是...

为何专说极乐世界?因为这个法门殊胜

为何专说极乐世界?因为这个法门殊胜

容易跟特别难,这两者是绝对相反的。有的说很难,有的说很容易,那看对什么人说的。我们在西藏拉萨学法的三十多个同学,没有一个求生极乐世界。大家都知道法尊法师,他是翻译藏文的,在北京临死前我去看他,他还在...

浪子回头并不难

浪子回头并不难

一位年轻的寡妇发心供养一位住在深山的修行人,使他日用饮食充足,帮他整理住处,洒扫炊煮,缝补衣物,生活无后顾之忧。由于和寡妇接触频繁,他心生染着,被情欲驱使,善法渐渐劣弱。一年后,他放弃修行,和寡妇一...

净空法师:这一部经才是如来教化一切众生的主课

净空法师:这一部经才是如来教化一切众生的主课

【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一代所说归此经,如众水归於大海。】我们要问一问,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为什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做什么的?他是来救度一切众生的,他就是为这个事情...

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无量寿经》 第十八愿,就是十念皆生我国愿。这个十念,有时候会把十念解释为十声,但这里我们也得要辨识一...

【推荐】人生观的四个层次

【推荐】人生观的四个层次

人生观,本是哲学名词,是指对于人生抱持的看法,以及个人对于处世的态度。可因各人所受的教育程度、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人格修养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意见,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层次。今天我用六个段落进行主题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