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森法师:劝念佛偈

佛說無量壽經普願人人受持序(一九六二年壬寅九月)

窃以万行圆修,为菩萨家常之事业。诸恶莫作,乃如来严制之律仪。是知佛法锁钥,全在佛菩萨四宏誓愿中。千经万论,皆教人断恶、修善、度众生。此三之外,更无别法。三者各臻其极,即自圆成佛道。故佛道无上誓愿成,为四宏誓愿之殿后也。一切经纶,不出此四,各具此四。只因繁简各异,玄奥幽隐,上智乃知,下愚难测。求其统摄事理因果,融会显密性相,详陈苦乐之境,善恶之机,照真达俗,三根普被,群机并育者,其唯无量寿经欤。今谨略举经中简要数言,以明其概。经文在说五恶五痛五烧之前,有世间人民,父子兄弟,乃至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后世转剧,至成大怨之一段切要训示。其教人断恶、修善、防心、离过之深切明显,实为群经所罕见。此经则处处昭明,今谨举其最著者耳。即此一段慈悲警告,谆切深至,不啻父母警告爱子。我等末法众生,如不能于此猛省回头,不但辜负慈恩,亦复自昧己灵,驴年无出苦分。故不慧常有众善奉行,必须常持普贤行愿,诸恶莫作,又当勤念无量寿经之□评。即莲宗十三祖,力唱净土五经,亦实有深意在焉。惟其余四经有多人持诵,独此经较少奉行。盖因经文较长,又复辞古旨奥,读诵较难。今幸友人发心,将难解之字与辞,略加注释,附于经后,藉便持诵,庶几可广流通,以期普利。森又复念本经,尚有“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之金口诚言。益知此经实为末世之宝筏慈航。求出苦海者,舍此莫济。急上宝筏,切莫徘徊。此经之特别重要,于此益见。以此之故,不慧忘其固陋,冒昧力唱。特将经中广大无边、不可思议之利益,略举微尘许,琐告周知。惟愿人手一册,勿畏文长,勿畏艰涩,久读自能畅通,畅通自生法喜。则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后世转剧,至成大怨之深切警诫,常住识田。自然而然,戒慎、恐惧,拔尽无始积习之恶念根株,归于至善。即阿弥陀佛,自发四十八愿,直至圆成最尊第一之无上觉,以及成就最胜庄严之安乐土,一一超越十方,胜妙无比之依正庄严,亦自常萦胸次。当下即化秽邦成净土,便可以一尘不染之清净心,常念万德圆融之无上觉。如此心净、土净,现生神栖净域,临终直往莲邦。如是因,如是果,因果毫发不爽,是为序。

佛历二千五百零六年,岁次壬寅即公元一千九百六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恭值普贤菩萨圣诞日,苦恼比丘德森即就灵岩山寺死关中敬述,时年八十。

 

点我:
标签: 菩萨

相关文章

每个人的春秋大梦

每个人的春秋大梦

小时候,每个人都有梦想,有的人但愿像小鸟一样,能够展翅高飞,翱翔天际;有的人希望驾着一叶扁舟,云游四海,过一过鲁宾逊飘流记的孤岛生活。 长大后,有的人想做一日皇帝,有的人祈愿百日生天,有的人希望一夜...

开悟并不等同于成佛

开悟并不等同于成佛

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烦恼、证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顿悟,事须渐除。所以称开悟的禅宗大德成佛了是错误的。开悟并没有成佛,明心见性之后还需要学习。如果不识文字就从文字学起。例...

二十六刀的故事

二十六刀的故事

在《观音灵感录》中有一个公案,也挺有意思。 清代有一位来自安徽的商人,叫程伯麟,念观世音菩萨很虔诚,带着一家人久居江苏扬州。那时经常会有战乱发生,当知道有乱兵要经过扬州,程伯麟就求观世音菩萨保护。...

「净土四信」是每个净业行人的必修课

「净土四信」是每个净业行人的必修课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南阎浮提,就是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它本质上是苦,是痛苦的。这句大白话是不是每个人都这么认知呢?可不一定哦!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世...

地藏菩萨的第一大愿

地藏菩萨的第一大愿

地藏经的第一品《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品就是第一大愿。谁的神通?佛的神通,也是地藏菩萨的神通。 佛对文殊师利菩萨说,文殊师利菩萨听到佛赞叹地藏菩萨功德,文殊菩萨请示佛:你说说地藏菩萨过去怎么修行?为...

慧律法师:你为什么只看黑点?

慧律法师:你为什么只看黑点?

师父已经讲过了,十万亿佛国土,心是最大的距离,烦恼是最大的距离,十恶业是最大的距离。如果你完全没有十恶,完全没有烦恼,你懂得调整自己,回归自性,归无所得,了解万法统统是生灭的,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你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