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十二回拜慈航童女

  奋迅城中参大德

  慈行童女狮子宫

  天衣器中佛影现

  诸行所了境与智

  般若波罗普庄严

  因而得到灌顶住

  这时,善财童子对于善知识,生起最尊重的心。又生出广大清凈智慧的了解,所以他时时忆念大乘法,专心研求佛的智慧,希望能常见十方一切常住诸佛,观察一切诸法境界。……

  善财童子一路思念着善知识们的教诲,渐渐向南走去,到达师子奋迅城之后,便各处向人推寻访求慈行童女。他听人介绍说:这一位童女,是师子幢王的女儿,有五百位童女,作为她的侍从。她现在住在毗卢遮那藏宫殿中,坐在龙胜栴檀足金线网天衣座上,为师子幢王的一切宫女演说妙法。

  善财童子听闻以后,便往诣师子幢的宫门,来求见慈行童女。同时,他见到无量众生,都来到宫中。善财便问道:“你们各位,现在要到什么地方去呢?”他们都回答说:“我们想要往诣慈行童女那里去,听受她演说妙法。”善财童子即刻这样想,这个王宫门既然无人看守,我也应该进去。

  善财童子入宫之后,看到有种种不可思议的众宝,庄严着这座宫殿。所以,慈行童女的法门,也叫“普庄严”①。慈行童女的皮肤是金色,眼睛是绀紫色,头发是绀青色,她正在以清凈的梵音演说微妙之法。

  善财见过这种庄严之后,便向慈行童女顶礼、右绕无数匝,合掌向前说道:“大圣者啊!我已经先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了,可是我还不知道菩萨应怎样修学菩萨行?怎样行菩萨道?——我听胜热婆罗门为我介绍,说你大圣者,善能诱诲众生,希望你为我演说妙法。”

  这时,慈行童女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啊!你应该观察我宫殿中的庄严。”善财顶礼之后,便周遍观毗卢遮那藏殿中的种种庄严:见到在每一道墙壁中、每一根柱子中,每一面镜子中、每一个形相中、每一个摩尼宝中、每一个庄严具中、每一个金铃中、每一棵宝树中、每一个宝形象中、每一个宝璎珞中,他都能完全看见法界的所有一切佛,示现从初发菩提心……乃至示现入于涅盘。这种种庄严的境界,都是慈行童女在过去生中,善根的力量所成就的。

  善财童子合掌瞻仰慈行童女,祈求慈行童女为他开示这种种境界。这时,童女便告诉善财说:“这是‘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我曾于三十六恒河沙②诸佛的处所,求得此法。这三十六恒河沙诸佛,各以不同的法门,令我证入这个‘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凡每一位曾演说的法门,其余的诸佛就不再重复演说了。”

  善财童子又问;“大圣者啊!这种‘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它的境界是怎样的情况呢?”

  慈行童女回答说:“善男子,当我入此‘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我以任运自在,随顺趣向,一心思惟观察、专心忆持分别这法门时,便得到普门的陀罗尼”。接着,她略举了一百一十八种陀罗尼门,若要详说,则有无量阿僧祇陀罗尼门,其至能遍满整个虚空法界。

  慈行童女继续说:“善男子,我唯有知道这种‘般若波罗蜜普庄严的法门’,如象一切大菩萨,他们的心广大无边,量等虚空法界。他们的法身遍满十方,他们的福德已成就圆满。……而我又怎能知道,怎能演讲他们那样森广的大法和种种功德行呢?善男子啊!从这里向南,有一个国土,名叫三眼,在那里有一位比丘,名为善见,你可以往诣,向他请问:菩萨应怎样学习菩萨行?修行菩萨道?”

  于是,善财向慈行童女顶礼、右绕无数匝后,恋慕瞻仰慈行童女,然后告辞而退。再向南行,去寻访另一位(第十一位)善知识。

  【注一】普庄严:有二义:①由般若照一切法,依中有正,一中有多。因所得依,则无所不现。在《般若经》中说:“了色是般若,一切法趣色。”②由能证得般若,已经具足诸度的庄严。所以所证所成,亦庄严无尽。

  【注二】三十六恒河沙:表示“住”位即满。即六度之中,每一度皆具足其他五度,故六六为三十六。每位佛的法门皆不同,各有各特性,可是法法无碍,一严一切严,故随一法,皆收法界。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智长老的传奇人生

佛智长老的传奇人生

  佛智长老的传奇人生  今生遇正法,披得福田衣。  他7岁出家,24岁任方丈衣钵,重建千年古寺,还教授过众多的高僧大德,缔造了一个佛教界的传奇!他就是——佛智长老。佛智长老,临济正宗第四十六世、...

“不杀生”死后可生天道?

“不杀生”死后可生天道?

  在释迦牟尼佛未成佛道的多生以前,曾有一次,转生为一条力大无穷的毒龙。  它有一个庞大的身躯,一双可怕的大眼晴,假如有人惹它,它会用那双毒眼把人瞪死。身体强壮的,即使不被瞪死,只要它嘘一口气,也...

宝珠从哪来

宝珠从哪来

  一日,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您出生于帝王之家,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荣华富贵;出家后,经过六年苦行,最后于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您说是吗?’  佛陀并没...

安士全书:安世高大师度化蟒神

安士全书:安世高大师度化蟒神

  度友全信  梁高僧传  汉洛阳僧世高。安息国王太子也。幼以至孝闻。赋性聪慧。博极群书。精天文医理。即鸟兽之音。无不辨之。自言前世出家时。有同学友好瞋。谏而不改。许以今世相度。时值灵帝之末。乃振...

父亲两世开导儿子

父亲两世开导儿子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释尊三笑事缘

释尊三笑事缘

  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经过市集时,看见一位卖鱼的老人,一边斗量卖鱼,一边哀叹地说:「老天爷!到底我犯了什么错,你让我的儿子这么早死?如果他还活着,可以帮我卖鱼,我哪会这样操劳、辛苦啊!」佛陀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