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让禅师的故事

  唐代高僧南岳怀让禅师,是六祖慧能最著名的三大弟子之一,陕西金州安康(今陕西安康)人,俗姓杜。怀让十岁时,就喜读佛经。怀让十五岁时,在荆州玉泉寺出家了。有一天,他叹息道:“出家人行无为法,天上人间,没有能胜的。”怀让的学友坦然见他志高气迈,便邀他一起去找嵩岳的慧安和尚参学。

  二人来到嵩山,问慧安和尚:“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慧安反问:“ 何不问自己意?”

  二人又问:“如何是自己意?”

  慧安说:“当观密作用。”

  二人不解:“如何是密作用?”

  慧安眨眨眼睛,向他们开示。二人略有所悟,但半懂不懂。慧安知道他们的机缘不在自己这里,劝他们去曹溪找自己的师弟慧能参学。坦然顾虑路途遥远,于是、怀让独自来到曹溪,参谒六祖慧能大师。

  慧能问:“你从哪里来?”

  怀让答道:“从嵩山来。”

  慧能又问:“你带来了什么东西,怎么来的?”

  怀让答不上来,只好不吭声。

  此后,他跟随在慧能大师面前参学。过了八年,他突然醒悟了,对慧能说:“

  我已经明白了出来时师父接引我的话。”

  慧能问:“你是怎么领会的?”

  怀让答道:“说是一物即不中。”

  慧能又问:“是否还需要修证呢?”

  怀让答道:“我不敢说要不要修证,但不可污染。”

  慧能点头称赞道:“你的看法正和我意,这个不会污染的,乃是佛祖要我们留心维护的。觉悟就在你心中,因此不必执迷于言说。”

  怀让前后随侍慧能15年,后来来到南岳衡山弘扬禅学,并在这里圆寂。他本人的名气并不大,但他培养出了一个杰出的禅师:马祖道一。

  因此这一脉,后来成为禅宗最鼎盛的一支。

  怀让问“祖师西来意”,慧安要他问“自己意”,是要他认识自性。慧能问他带了什么东西来,也是问“自性”。自性本清净,只要不污染,便成佛道。

  但人生在世,必有所求,有求便有得失,有得失便有烦恼,种种邪见也随之而生,自性之光因此暗昧,既看不清已经走过的路,也看不清眼前正走的路,更看不清未来要走的路。如果能从烟雾缭绕般的种种世相中发现自性,便眼明心亮了。

 

点我:

相关文章

愚人喝水

愚人喝水

  有一天,佛陀在精舍中静坐,有一个人愁眉苦脸的长跪在佛陀座前,等待佛陀的开示。不久,佛陀睁开眼来,问道:「你有什么事?尽管问吧。」  「佛陀!我信了佛教以后,我的父亲非常不赞成。他认为佛教的戒律太广...

佛陀的开示:做何种坏事就会受到何种报应

佛陀的开示:做何种坏事就会受到何种报应

  从前,有一个信奉佛法的人。他相信菩萨是为了解脱众生的痛苦烦忧,才来到世上的。  一天,他向释迦牟尼佛问道:「尊敬的佛陀!有一种在地狱中受罪的人,被鬼卒从头到脚一一锉斩、捣得粉碎。等到他死去后,...

《净土圣贤录》中往生者临终留下的偈子摘录

《净土圣贤录》中往生者临终留下的偈子摘录

  (1)人身难得今已得,佛道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2)玎玎珰珰,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  (3)愿我临终无障碍,弥陀圣众远相迎,迅离五浊生净土,回入娑婆度有情.(...

民间流传的一则三世因果的故事

民间流传的一则三世因果的故事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佛家《三世因果经》因果经前面的四句话,就是因果循环报应的总纲。既指出了人的命运是自己造就的,又指出了怎样做一个有益於社会的人,既指出了因...

观世音菩萨显圣故事:鳌头观音

观世音菩萨显圣故事:鳌头观音

  一天,观音菩萨用慧眼四方眺望,忽然看见南粤海域升起一股黑烟,波浪冲天。观音菩萨想,这天下总是不太平,处处有风烟。南粤海域突然升起黑烟,很不正常,说明那里肯定又出了事。于是,驾起祥云,来到了南粤...

曲折坎坷并不是最大的障碍,心志才是成败的关键

曲折坎坷并不是最大的障碍,心志才是成败的关键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扫地,做过早课后要去寺后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回来后,还要干一些杂活,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  有一天,小和尚稍有闲暇,便和其他小和尚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