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为何留钵给毗舍离城人民供养

  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在古印度毗舍离城的?祇园,缓步而行前往游化。当时,世尊回顾毗舍离城,不久后便说此偈:「今观毗舍离,更后不复覩,亦复更不入,于是当别去。」当毗舍离城中的人民,听闻到世尊所说的偈语,顿时都心怀忧愁,跟随在世尊的身后,各各堕泪,相互感伤地说:「如来不久将灭度,世间将要失去光明!」

  世尊告诉大众:「大众不要因此而忧愁感伤!世间上没有不坏之物,应该坏灭之物,想使它永远不坏,是不可能的。我过去因体悟「四事之教」,由此而得证。亦复为四部大众,说此「四事之教」。

  是那四法呢?第一法为「一切行无常」,世间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生灭;人的身体会有生、老、病、死的变化,乃至于每一个念头都是生、住、异、灭之现象,这就是诸行无常。第二法为「一切行苦」,众生迷惑于诸行无常之真理,对于外境产生苦乐的感受,而有忧喜之执着,因执着而造业,因造业而受苦。第三法为「一切行无我」;无我就是没有自性,一切诸法都是仗因托缘所生,当中没有一个实在的本体,是因缘和合的假相,其本性是空。「涅槃为灭尽」为第四法,唯有彻底了达一切法是无常、苦、空、无我,灭尽一切烦恼,契悟涅槃寂静,才是最究竟之根本。不久后如来将入涅槃,你们当知!要普为一切众生宣说此四法之根本要义。」

  世尊开示圆满后,为了使毗舍离城的人民回去,随即变现一个大坑,分隔开比丘众与人民,世尊与诸比丘众在彼岸,人民在此岸。此时,世尊将自己的钵掷向虚空中,告诉大众:「你们要善加供养此钵,也应当供养高才法师,如此必能在漫长黑夜之中获福无量。」世尊留给毗舍离城的子民们佛钵后,随即前往拘尸那竭国。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六.八难品第四十二(二)》

  省 思

  众生迷心迷境,执着一切法是常、乐、我、净而生颠倒执着,因此造业受苦,轮回不已。若能在日常中思惟、修习「无常观」,触物即照,照见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等尘境,不论顺、逆境,都是无常,进一步洞悉诸法的本质是苦、空、无常、无我,以此对治心中的贪、瞋、痴等烦恼,让这念心清楚明白,处处作主。心不攀缘于无常生灭的诸法相,妄想自歇,这念本具的清净心自显。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 六 精进品 82 莲面调化恶见众生

释迦牟尼佛广传 六 精进品 82 莲面调化恶见众生

  释迦牟尼佛广传(下)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索达吉堪布 译  释迦牟尼佛广传 六、精进品 82.莲面调化恶见众生  六、精进品  82.莲面调化恶见众生  无数劫之前,四大部洲处光显劫时,人寿长...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29,西吾国王舍身护鸽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29,西吾国王舍身护鸽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百业经》:(79)极贤 佛临涅槃调化证果

《百业经》:(79)极贤 佛临涅槃调化证果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为何诵经前都要念开经偈?人身究竟有多难得?

为何诵经前都要念开经偈?人身究竟有多难得?

  佛教传闻  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传法的时候,有一天,释迦佛带着弟子托砵外出化斋。一群小孩在路上玩堆沙子。其中一位娇滴滴的女孩子,远远看见释迦佛带领弟子们而来,就半戏半真的用双手从地上捧一捧...

放生螺蛳,遇风浪化险为夷

放生螺蛳,遇风浪化险为夷

有个姓王的,官作到待制,喜爱放生,曾经买螺蛳成千上万放到水中。一天,他坐船到汉口去。长江上,突然刮起了大风,掀起巨浪。这个王待制,赶紧把正在念着的《金刚经》,扔到水里去,大浪立即平定了。船到镇江,他看...

末法时期法非法

末法时期法非法

末法时代,诚信佛法恒心修持者,世间稀有,学佛做幌子、欺世盗名、借教敛财贪色名利者多如牛毛……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应得度者皆得度。魔王波旬看到释迦牟尼佛度了很多人,心里很不舒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