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为何留钵给毗舍离城人民供养

  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在古印度毗舍离城的?祇园,缓步而行前往游化。当时,世尊回顾毗舍离城,不久后便说此偈:「今观毗舍离,更后不复覩,亦复更不入,于是当别去。」当毗舍离城中的人民,听闻到世尊所说的偈语,顿时都心怀忧愁,跟随在世尊的身后,各各堕泪,相互感伤地说:「如来不久将灭度,世间将要失去光明!」

  世尊告诉大众:「大众不要因此而忧愁感伤!世间上没有不坏之物,应该坏灭之物,想使它永远不坏,是不可能的。我过去因体悟「四事之教」,由此而得证。亦复为四部大众,说此「四事之教」。

  是那四法呢?第一法为「一切行无常」,世间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生灭;人的身体会有生、老、病、死的变化,乃至于每一个念头都是生、住、异、灭之现象,这就是诸行无常。第二法为「一切行苦」,众生迷惑于诸行无常之真理,对于外境产生苦乐的感受,而有忧喜之执着,因执着而造业,因造业而受苦。第三法为「一切行无我」;无我就是没有自性,一切诸法都是仗因托缘所生,当中没有一个实在的本体,是因缘和合的假相,其本性是空。「涅槃为灭尽」为第四法,唯有彻底了达一切法是无常、苦、空、无我,灭尽一切烦恼,契悟涅槃寂静,才是最究竟之根本。不久后如来将入涅槃,你们当知!要普为一切众生宣说此四法之根本要义。」

  世尊开示圆满后,为了使毗舍离城的人民回去,随即变现一个大坑,分隔开比丘众与人民,世尊与诸比丘众在彼岸,人民在此岸。此时,世尊将自己的钵掷向虚空中,告诉大众:「你们要善加供养此钵,也应当供养高才法师,如此必能在漫长黑夜之中获福无量。」世尊留给毗舍离城的子民们佛钵后,随即前往拘尸那竭国。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六.八难品第四十二(二)》

  省 思

  众生迷心迷境,执着一切法是常、乐、我、净而生颠倒执着,因此造业受苦,轮回不已。若能在日常中思惟、修习「无常观」,触物即照,照见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等尘境,不论顺、逆境,都是无常,进一步洞悉诸法的本质是苦、空、无常、无我,以此对治心中的贪、瞋、痴等烦恼,让这念心清楚明白,处处作主。心不攀缘于无常生灭的诸法相,妄想自歇,这念本具的清净心自显。

 

点我:

相关文章

因一世杀牛,他们多世受报

因一世杀牛,他们多世受报

  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最小的妾叫做毗舍离,才智双全,波斯匿王把她当妹妹看待。她有三十二个儿子,都力大无穷。最小的一个,乘象过桥,碰上宰相的儿子,就把他摔伤在桥下。宰相子怀恨在心,暗中谋划报仇,...

修建遗塔起信全家共证罗汉

修建遗塔起信全家共证罗汉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佛以慈心降毒龙入钵

佛以慈心降毒龙入钵

  佛初成道于鹿野苑度五比丘,又度化了耶舍等五十位年轻比丘后,思索着该往何方弘法,才能广利一切人天?“摩竭提国的优楼频螺迦叶三兄弟,信奉外道的他们,极受国王臣民的尊崇敬仰。虽然傲慢难调,可是他们聪...

父亲将绝美女儿献给佛陀 遭到拒绝后发生离奇一幕

父亲将绝美女儿献给佛陀 遭到拒绝后发生离奇一幕

本生故事讲的是马王的公案,这个公案选自《六度集经》“施戒忍进”。这个公案在阿含经的《中阿含》、《出曜经》、《佛本行集经》、《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里面也都有。故事是这样开始的。故事起因:婆罗门献女给...

忍渴护虫

忍渴护虫

  忍渴护虫【法句喻经】  佛陀在祇园说法时,有初学佛的两位比丘从罗阅祇国到来,路程遥远,又遇到大旱,干渴得就快死亡。忽然看见地洞里有一升多水,水中有很多小虫,无法取来喝。其中一个说:“暂且先喝了...

《百喻经卷下》:62、病人食雉肉喻

《百喻经卷下》:62、病人食雉肉喻

  《百喻经卷下》62、病人食雉肉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病得着实厉害。良医诊断了一下,说需经常吃一种雉肉便可以治愈这病。而这位病人买了一只雉,吃完之后,便不再吃了。医生后来见着了他,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