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养畜兽不净施戒第十六--道源

蓄养畜兽不净施戒第十六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蓄养象、马、牛、羊、驼、驴,一切畜兽,不作净施未受戒者,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蓄养象、马、牛、羊、驼、驴、一切畜兽]:   此六种动物均供给人类劳力及毛皮、食用,服务最多。至于一切其他的畜兽,则多供给人类肉食。佛陀慈悲,基于众生生命平等教义,受戒已之优婆塞、优婆夷自应遵循,不得蓄养。   [不作净施未受戒者]:   受戒已之优婆塞、优婆夷,应将所蓄养之象、马、牛、羊、驼、驴及其他一切畜兽净施未受戒者。所谓‘净施’,是在布施时,不求世间的名誉、福利等的报偿,以无所求之施功德,以资助出世之善根或作为寂入涅槃之因。以清净心而行布施,所以叫‘净施’。若为以妄心求福报而行布施,是为‘不净施’。   蓄养畜兽有碍道业之修习,若畜兽不听调御,常生嗔恚而行打、骂、诅咒,造身、口、意三业,受戒已之优婆塞、优婆夷,应将所蓄畜兽急于净施未受戒者。   【旨意】   蓄养畜兽以服务或供肉食,有违佛陀慈悲教义,且易生嗔恚,造身、口、意三业,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其所得罪恶,与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六组坛经第五卷--慧能大师

六组坛经第五卷--慧能大师

第五生禅品   惠能大师开示大众说:“这个法门中所说的坐禅,本是不执着于心,也不执着于净,也不是不动。如果说执着于心,心念原本是虚妄的;知道心念是虚幻的,所以也就无所执着。如果说执着于净的话,人的自性...

本事经--玄奘

本事经--玄奘

本事经七卷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本事经卷第一 一法品第一之一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我观世间。无别一法。覆障群生。驰骋流转生死长途。如无明盖。所以者何。世间群生。由无明盖所覆障故...

《百业经》:一只孔雀愿力成熟转生孔雀

《百业经》:一只孔雀愿力成熟转生孔雀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心怀大愿用慈悲修行

心怀大愿用慈悲修行

  有个老喇嘛喜欢在一块平坦的大岩石上面打坐,腑视一泓宁静的潭水。然而,每次他城挚地开始祈祷,就在他盘起双腿,调好坐姿的当儿,他就会瞥见昆虫在水里无助的挣扎。一次又一次地,他撑起他吱吱作响的老迈驱...

佛说大孔雀咒王经--义净

佛说大孔雀咒王经--义净

佛说大孔雀咒王经三卷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佛说大孔雀咒王经卷上   尔时佛告阿难陀。若有苾刍苾刍尼国王大臣善男子善女人等。有所愿求。发心归命摩诃摩瑜利咒王者。应当先作如是启请命召法式为前方便...

佛教故事:龙女试弥勒

佛教故事:龙女试弥勒

  弥勒成佛之前,是大财主家的少爷。从小长得白白胖胖的,整天笑哈哈,心肠又特别好,总是把家里的财物施舍给穷人。到后来,万贯家财被送得精光,最后连身上的衣裳也施舍掉了,只穿着一条裤子。可是他一勿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