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成佛都在细节里

  某寺举办一个大型佛事活动,邀请我参加。这样的活动准备充足,仪轨极其庄严而隆重。我想,每一个能参加的人,都应感到佛缘殊胜。

  我需要拍些照片用于宣传。当盛大的仪帐队簇拥诸山长老进入法堂,我和许多居士、信众跟随其后,抢拍镜头。但在法堂门口,我被一个工作人员拦住了,凭我佩带的贵宾证,是不允许入内的。我说明了我的需要,但工作人员表示只能按制度办事。我只好退了回来。而在我的身后,还有大量的人往里挤。

  不愉快的一幕发生了:有个身着海青的居士,强行要进入,与工作人员发生了冲突。那位居士似乎有充足的理由,态度极其蛮横,甚至出语伤人。一时场面有些混乱,警察都围了上来。经过反复劝说,那位居士才极不高兴退了下来。这样的一幕,和如此庄严的佛事实在格格不入。

  佛陀涅槃时,弟子哭问今后师从何人,佛陀答曰:“以戒为师。”这样一场万人参与的法事,没有规矩岂能成方圆,人人都要听从工作人员安排,同样要“以戒为师”。

  我见过某些居士和信众,他们对三宝极其虔诚而敬重。然而,在一般的公共场合,表现却很随便,不注重自己的言行。譬如:有人从寺院上香回来,就在公共汽车争抢座位;甚至在寺院里,某居士在背后数落另一居士的不是,无意之中,造下许多身口意业。

  对于在家弟子,不但要礼敬三宝,更要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佛法,应用佛法。蕅益大师说:“一切处无非佛土,一切时无非佛事。”要把修行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日常生活就是修行。如何是修行?就是要处处发心,发善心、发慈悲心、发菩提心、发清净平等心,处处行菩萨道,自利利他,与人为善,饶益众生。相反,处处自私自利,永远都不可能消业,断烦恼之根,又枉谈什么得正果,证菩提?

  许多高僧大德对生活细节的修持,让我特别感动。丰子恺记叙弘一法师:“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里坐。他把藤椅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见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他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还有绍云法师讲虚云老和尚的故事:有位领导上云居山看望老和尚,吃饭时,领导不懂得惜福,掉了些饭粒在地上。当着那位领导的面,老和尚把饭粒一一捡起来吃了。

  《四阿含经》里记载了许多佛陀的日常生活,佛陀就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佛陀早起,看见弟子扫屋,告诉弟子:“扫地时,应先辨别风响,好好将灰屑扫聚一起,再铲出去。”有一次,佛陀和阿难到某人家,众多比丘都聚在其家说法。佛陀马上招呼阿难,不要敲门,打断他们的说法。于是,两人悄然屏息,站在门外,直到里面说法结束,佛陀这才敲门。古往今来的许多贤圣,无不教人注重生活细节。刘备临终训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善小乃成大善,积恶小则成大恶。

  学佛在细节里,成菩萨、成佛更在细节里。对于我们佛弟子,当日省自身:一言一行合佛法乎?

点我:

相关文章

观世音菩萨的传说“金沙滩头马郎妇”

观世音菩萨的传说“金沙滩头马郎妇”

  编者按:在佛教众多菩萨中,你信仰哪位菩萨?四大菩萨中,你最熟悉哪位菩萨?观音信仰在中国流传很广,观音菩萨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菩萨,观音菩萨的传说有很多,“马郎妇观音”(又称鱼篮观音)的传说你知道吗...

《江慎修居士选录》:体物全爱张从善放生救物延寿

《江慎修居士选录》:体物全爱张从善放生救物延寿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原文】  4、体物全爱张从善  张从善年十五,尝持活鱼,刺指痛甚。自念我伤一指痛楚如是,群鱼剔腮剖腹,断尾剖鳞,其痛如何,特不能言耳。遂尽放之溪中,自此...

佛教故事:龙女行云化干旱

佛教故事:龙女行云化干旱

  话说有一天,一个名叫沙门跋陀的僧人来到普陀山拜谒观音菩萨。这位僧人来自西域,执意要到中土传教。可是到了中土以后,由于语言隔阂,他在传法讲经时,人们不知他讲些什么,加之当时中土人信佛者甚少,所以...

《百喻经卷下》:63、伎儿著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

《百喻经卷下》:63、伎儿著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

  《百喻经卷下》63、伎儿著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  译文:  从前乾陀卫国有一班艺人,因为岁时饥馑就到别处去觅求生计。途经婆罗新山,而这山中素来多恶鬼,如吃人的罗刹鬼之类。当时这帮艺人一起在山中过...

恶愿损福报是很严重的

恶愿损福报是很严重的

  有个故事,讲一个母亲,听算命先生说以后孩子可以当皇帝,这个母亲就跟儿子说,你以后要有恩报恩,有仇报仇,那些欺负我们的人,通通要报仇。   这句话给灶神听到,灶神汇报给玉帝,玉帝一看,这还...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五十二回拜弥勒菩萨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五十二回拜弥勒菩萨

  善财得了如幻三昧,众善妙乐,有说不出来的心情舒畅。这种妙乐,只有善财一人才能享受。他想到:善知识者真是伟大,善知识入慈母,谆谆教诲。如明师指引方向,如船师渡过深海,如大地生长万物,如医士除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