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记忆力超群的因缘,原来如此!

  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比丘们兴起这样的疑问:“贤者阿难过去生是修持何种德行,今世得以有如此殊胜果报,能将佛陀所宣说的微妙教法,全部忆持不忘,一字也不漏失?”

  于是众比丘便前往佛陀的住所,请求世尊开示。慈悲的佛陀于是将阿难尊者过去生的因缘果报娓娓道来。

  无数劫前,有位比丘和一沙弥住在一起修行。师父爱徒心切,要求非常严格,除了须托钵外,每天还规定弟子精进用功,背诵经典。

  这位沙弥原本就很喜欢诵经,只是苦于饮食等资具不足,需要外出托钵。托钵若是顺利,便有充足的时间用功,若是不顺利,回寺时间晚了,便会耽误功课而见责于师父。

  一天,沙弥托钵时间结束得晚,想到今日又无法完成师父所规定的功课,回去必定会被师父呵责一番,于是心里愈想愈愁苦,不禁落下泪来。

  这时恰逢一位长者经过,见到这位沙弥边走边哭,便上前关心询问。沙弥回答:“长者,您有所不知,我师父非常关心我的道业,所以规定我要每天诵经。如果诵经足数,师父便很欢喜,如果没有完成功课,便会加以责备。

  不过,因为我每天还要外出托钵,所以诵经时间的多寡,就端看托钵顺不顺利。今日我托钵结束得晚,想到回去无法完成功课,必定会惹师父生气,所以才忍不住难过掉泪。”

  长者听了之后,很恳切地告诉沙弥:“请您不要再难过了,以后就请您天天到我家来接受我的供养,我很欢喜能供养您饮食,让您能专心诵经用功。”

  从此以后,沙弥在长者的供养下,每天都能专心诵学,师父规定的功课再多,也都能如期完成。

  佛陀告诉大众:“故事中的那位比丘,即是定光佛,沙弥即是我,供养饮食的长者就是阿难。阿难由于过去生诚心护持修行人用功办道,修了大福报,所以今生才能听闻法音一字不失,获得如此殊胜的果报。”

  诸比丘听佛宣说阿难的总持因缘,都生大欢喜心,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九》

  菩萨行者于护持他人修行中,不仅开阔自己格局,超越自我限制,无形中也成就了菩萨道业。

  儒家云:“君子有成人之美”,因为有成就他人的心量,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令人景仰的君子风范。故事中,长者因一念真诚护持沙弥用功,也成就将来听闻法音一字不失的殊胜功德。

  俗谚:“量大福就大”,护持他人不计自己得失,这样的心量就是大。在这广大的心海中,智慧如日,日光普照能孕育无限生机。无限生机利益了众生,也利益了自己!

 

点我:

相关文章

前世恶口今生成丑女,供养佛陀终感得金身

前世恶口今生成丑女,供养佛陀终感得金身

  有一年的夏天,古印度发生了强烈地震,并引发了山洪海啸。大量田地城廓在瞬间被毁,人民流离失所,死伤无数。劫后大地一派凄凉,可谓哀鸿遍野!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户人家的妻子生下一位具有十八...

海涛法师:吝啬鬼伊利沙

海涛法师:吝啬鬼伊利沙

  从前,有一个名叫伊利沙的富翁,他拥有万贯家财却生性吝啬,从不布施给别人任何东西,对自己也十分刻薄,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破烂衣服。  伊利沙有一个邻居,钱财不多,可是每天都吃大鱼大肉,还经常宴...

一个故事看破“情”字

一个故事看破“情”字

  从前,龙王的女儿出外游玩,被一个放牛的人捆了起来,还挨了打。碰巧国王出行,看到龙王的女儿,就解救了她。龙女哭哭啼啼地回了家,龙王问女儿:“你为什么哭呢?”女儿说:“国王平白无故地打我。”龙王心...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十回拜毗目瞿沙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十回拜毗目瞿沙

  作者:妙闻  摩顶执手佛剎现前  悟真凈智卷舒自在  得菩提无缘幢法门  故而能证入童真住  这时,善财童子一路上随顺思惟着菩萨的正教和清凈妙行,渐渐向南游行,到达那罗素国,就各处寻访毗目瞿沙...

康熙御舟遇老妪

康熙御舟遇老妪

  康熙二十八年(1689),皇帝南巡杭州。一日从会稽山朝大禹陵后返还,御舟经过嘉禾城一桥时,只见一老妪,头插一朵红花,独自轻驾小舟,径直来到御舟前,神态自若,毫无避让之意。康熙皇帝便问:“是何船...

杀生恶报:杀业现消的王德璘(12)《江慎修居士选录》

杀生恶报:杀业现消的王德璘(12)《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第二篇杀生恶报篇 第一章 屠宰】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上虞人王德璘,二十岁时,在清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