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脱罪业僧璨求法慧可妙法点醒三祖

  由于北周武帝宇文邕下诏禁佛、道二教,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禅宗二祖慧可来到江淮之地。这里奇绝的高山为他的藏身提供了最好的场所,于是,慧可往来于司空山和天柱山以及太湖之间。而更多的时间,他居住在司空山的一间临时搭建的石屋里。站在石屋前的空地上,可以俯瞰远处的平畴沃野和连绵起伏的群山。当如絮的白云从他的石屋上空浮游而过的时候,慧可忽然意识到,他似乎应该结束自达摩祖师以来行无定居的头陀行,在这里为禅的开展辟出一块专有的基地来。

  于是,他在石屋后开辟了一块荒地,在荒地里种下芋头和其他一些蔬菜,他相信要不了多久,达摩祖师的禅法就会在这里生根开花,从而结出最自然的果实来。

  在这座峭拔的山头上,很少会有人前来问津,偶尔会有一两个人爬上山来,他们多半是附近的药农或是当地的猎户,看着慧可在那座石屋中长时间地打坐,他们会觉得,这是一个头脑有毛病的人,要不然,一个人怎么会那样长时间地一动也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呢?有时候,他们会看到慧可在门前的菜地里劳作,药农们会走上前去与慧可搭讪。

  “点萝卜籽吗,现在还不到下种的时候啊。”

  “没事,该发芽的自然会发芽的。”慧可头也没抬地继续着自己的活计。

  “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吧,你究竟是哪儿人呢?”

  “生在武牢,长在龙门,现在到了司空山,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哪儿人了。”

  于是这些当地人觉得这个看上去有些古怪的人其实并不难接近,他们又问:“你来此地,一定有什么原因吧。”

  “呵,原因倒是没有,不过总想寻一个儿子。”

  “儿子丢了吗,你该下山去找才是啊,住在这里,儿子几时才能找到呢?”

  “没事,”那人又说,“到时候,他会自己找上门来的。”

  这一天终于来了,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来到他的石屋前。

  “长期以来,我一直生活在苦闷和彷徨之中,总是觉得自己身上有着无尽的罪业。大师,您能帮我把这罪业消除了,好让我从此在轻松和愉悦中打发以后的日月吗?”

  慧可说:“将你的罪业拿来我看看吧,让我看看那是怎样的一种罪业。”

  来人怔了一下,说:“呵,我要是能将罪业拿给你看,我也就从此开悟了。”

  “那么,为了你的开悟,让我来替你把这罪业取出来吧。”慧可向来者招了招手,示意他向自己走来。于是,来人果然向慧可靠近了。慧可伸出双手从来者的头上捞了一把,像是捞取了什么沉重的物件,接着,慧可将那沉重的物件用力抛向远处的山坳。

  “行了,我已经替你将这无量劫以来的罪业全部取出来了,而且,你都看见了,我已将那所谓的罪业抛向山谷,从现在起,你该是一身轻松了吧。”

  豁然开悟的来者噗通一声跪倒在慧可的面前说:“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所谓的罪业是自己的心所造成的啊。大师,我请求您为我剃度。”

  当下慧可便为来者进行了剃度,并为这第一位弟子取法名僧璨。

  剃度完毕,僧璨红光满面,他感慨万状地说:

  “现在,我终于知道,大师您就是真正的高僧了。那么,请问什么是佛,什么是法呢?”

  慧可满意地看着僧璨说:“看着你的心,解脱的心就是佛,解脱的心也就是法,记住,佛与法,原是不可分别的。”

  僧璨说:“师父啊,我现在终于明白,所谓有罪业既不在内,也不在外,更不在中间,如果让心回到它原来的位置,那么,心与佛、与法,也就是如同一致了。”

  两年之后,慧可决定重新回到邺都弘法,临行前他把从达摩那里得来的衣体传授给弟子僧璨,慧可语重心长地说:“国难当前,佛法衰微,你可依你原先的方式隐于皖公山一带,不可急于行化。”慧可说着,将传法偈一首付于僧璨:

  本来缘有地,因地种花生。

  本来无有种,花亦不曾生。

  从此慧可不知去向。

 

点我:

相关文章

放生愈疾:16、鳖救婢危程氏女佣《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愈疾:16、鳖救婢危程氏女佣《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原文】  第二章 放生愈疾  16、鳖救婢危程氏女佣  程某夫妇...

五台山的故事:达天和尚传

五台山的故事:达天和尚传

清朝有位通理法师,字达天,是直隶(今之河北)冀州新河赵氏之子。生于康熙辛巳年间。一出生就具有圆满而庄严的身相——有着七处平满的异征、双手下垂时长度超过了膝盖关节、口中并有四十颗牙齿的具足...

菜根谭.评议--洪应明

菜根谭.评议--洪应明

物莫大于天地日月,而子美云﹕"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事莫大于揖逊征诛,而康节云﹕"唐虞揖逊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人能以此胸襟眼界吞吐六合,上下千古,事来如沤生大海,事去如影灭长空,自经...

四分律藏卷二十一至四十--佛陀耶舍共竺佛念

四分律藏卷二十一至四十--佛陀耶舍共竺佛念

四分律藏(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 姚秦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四分律藏卷第二十一 初分七灭诤揵度法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居士。请诸比丘欲供设种种饮食。即其夜办具。明日往白时到。诸比丘。...

佛说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失译人名 

佛说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失译人名 

佛说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一卷 开元拾遗附梁录失译人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无量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摩诃萨众俱尔时去舍卫城西二十余里。有一村名曰长提。有一婆罗门...

佛教公案:平常心是道

佛教公案:平常心是道

  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南泉普院禅师法嗣,世称"赵州和尚",道行高洁,有"古佛"之称。唐曹州人(今山东曹县),俗姓郝。从小出家,未受戒便抵池阳(河南南阳),参南泉禅师,后于言下悟理,乃往嵩岳琉璃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