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弟子缝衣服,照顾生病的比丘,佛陀原来如此暖心


  熟悉佛法的人都知道,佛法不提倡崇拜,也不认为依靠崇拜敬畏可以获得解脱。佛法与其说是一种宗教信仰,不如说是一种智慧的教育。而这样的教育,离不开导师的言传与身教。

  佛陀成道之后,开示佛法,经年不息,感化了不少人。虽然佛陀的言教更多涉及如何依四谛十二缘起迅速离苦,但其身教却往往透露出关爱大众,慈悲一切的精神。

  本期“觉者志”,禅风君将为大家讲述两个佛陀教导两个弟子的故事,一起来领略佛陀平易近人的风貌。  


  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有一位阿那律尊者。阿那律尊者在《阿弥陀经》中又译作“阿?楼陀”,在佛陀的圣弟子中号称天眼第一。

  然而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阿那律尊者虽然是天眼第一,但在证得天眼之前,肉眼已盲,只是通过精进修行,得了天眼通。

  这里禅风君给大家介绍一下,天眼通又叫天眼明,佛教将一切神通归纳为六类,其中天眼通、宿命通和漏尽通被称为“三明”。而天耳、神足、他心这三种神通,地位并没有那么高。  


  天眼通的功德,不仅可以见到肉眼所不能见的微细、遥远、隔碍,更能见到众生死此生彼,受业力推动下一世轮回到六道何处。

  佛法的宗旨是让众生明白宇宙人生的真谛,通过智慧的生起实现烦恼的熄灭。天眼通可以见众生下一世,宿命通可见众生过去世,对于确信因果轮回,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天眼有如此功德,但在阿那律尊者证得天眼之前,其生活还是多有不便的。比丘平时的作息规律而简洁:乞食、打坐、经行、听闻或宣说佛法,以及睡眠排泄等生活事项。

  阿那律尊者双目不便,僧团中其他比丘会照顾他许多。例如托钵乞食所得食物,也会分他一份。因此虽然生活不便,但也没有造成多少困扰。

  目盲带来的最大不便,可能是缝补衣服。佛陀交代比丘,僧衣的新旧无所谓,但是一定要干净整洁。衣服穿久了难免破损,而阿那律尊者,既无法自主地穿针引线,也无法找到破损处缝补。  


  因此阿那律尊者请求阿难尊者为他缝补衣服。也许是衣服过于破旧,又或许当时阿难尊者没有带够针线,阿难尊者答应了阿那律尊者后便到僧团中寻求助手。

  结果还没见到其他人,阿难尊者先见到了佛陀。于是阿难尊者向佛陀汇报了这个情况。佛陀说:“我也是僧团的一员,这样吧,我跟你一起去帮阿那律缝补衣服。”

  阿难尊者很诧异,但一想也确实是如此。佛陀从来不在僧团中享有特权,自身也是僧团的一员。既然佛陀说要一起去,便带着佛陀去为阿那律尊者缝补衣服。 


  佛陀在缝补衣服后开示说:“我虽然已经离欲解脱,但我从无始劫来,修集福德,并不会因此感到自满,而是继续保持修集善法的善法欲。”《大智度论》载,这番开示,令这位比丘当场得了慧眼。  


  对身体不适的比丘照顾服侍,然后加以教导,佛陀并非只做了一次。

  佛陀曾经听闻另一位比丘因为生病,无法起居,不仅无法去乞食,甚至无法外出排泄,比丘们都不愿意照顾他,于是亲自前往照顾。

  在照顾那位病比丘时,佛陀慰问了他的病情,得知他的苦楚后亲自喂他吃饭,并为他洗净身体,清洗更换衣服,整理床铺。  


  在慰问过程中佛陀了解到这位比丘在其他比丘生病时没有去关怀照顾,便告诉他此时生病了没人照顾是因为他平时不照顾其他病比丘,没有种下善缘。

  佛陀还为此制定了戒律,僧团中比丘生病了,自身没有弟子侍者服侍,僧团比丘应该安排轮流照顾生病的比丘。从制度上保证了比丘生病后可以得到照顾。  

  禅风君在这样的故事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佛陀对人们关怀的深切与细微。并不会因为佛陀是大家的老师,就居高临下,也不会简单地关怀了一下就了事,而是以身作则后制定了这样的保障制度。

  在这样的关怀下病比丘非常感动,佛陀见他此刻对病苦有深刻的体会,便向他讲解了苦谛,告诉他应该观察生老病死皆是苦迫,轮回中也没有安乐之处,能得闻佛法便应该好好修习。

  这样契合时机的开示,让病比丘当场证得了解脱,不再受轮回的限制。  


  佛陀教导弟子,从来都是如此朴实与平易近人。佛陀所倡导的智慧与慈悲,都是自己亲身实践的结果。因此也最能震撼感动人心,让人生起无限的亲近与向往。

  《佛遗教经》说:“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正是因此,佛法中不需要个人崇拜,不需要等待谁的救拔,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佛法的指导,任何人都可以获得解脱。

  “觉者志”是禅风君为大家精选的系列故事,佛菩萨与祖师大德都是觉悟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点我:

相关文章

卖身割肉供养誓成佛

卖身割肉供养誓成佛

  一日,世尊欲为大众开示涅槃的胜妙功德,以大悲心宣说过去生中因闻《大涅槃经》而获不可思议果报的本生故事……  无量劫前,娑婆世界有一尊佛出世,号释迦牟尼如来。如来具足十种德号,福慧圆满,为人天大...

虚云老和尚的故事

虚云老和尚的故事

  民国三十四年(1945)春,虚云老和尚从云门到南华传戒。此时,云门禅寺有两位僧人,一位法名古根,一位法名传真,同住在一个寮房。一天早上,晨钟叩响了,俩人都还没有起床,过了一会,传真问古根:“钟...

人身为什么难得?

人身为什么难得?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在佛教经典中有种种的比喻化导大众感悟“人生难得”之真理。  比如将人身比作:穿针、捞针、龟木、爪土、鸽身、日月、猪羊、洪水、朝露、囚徒、屠牛……这些故事你都听过吗?你是否...

佛陀本生传之三十:多生累劫修安忍

佛陀本生传之三十:多生累劫修安忍

  多生累劫修安忍  释迦牟尼佛曾为行境仙人,魔王波旬就幻化出五百位精通种种害人技巧之恶人,于五百年中日夜不停地紧随仙人身后妄图加害他,从早至晚、不舍昼夜。这五百人于仙人行、住、坐、卧之时,不放弃...

两位沙弥,生死自在两次往生的典范

两位沙弥,生死自在两次往生的典范

  隋 两位沙弥  汶州(今四川茂县)有两位沙弥,不知道是什么来历的人,同一志向专心念佛。经过了五年,年长的一位沙弥先往生,到了极乐净土,见到阿弥陀佛,跟佛说:‘有一个小沙弥,和我一起修行净土法门...

佛教故事 有生必有死

佛教故事 有生必有死

  佛陀于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期间,一天,波斯匿王非常敬重的祖母突然过世,国王送其出城火化、供养舍利后,衣服垢弊、披头散发地来到精舍,顶礼佛陀。  佛陀问道:‘国王,你从哪里来,为何衣服垢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