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记》记载:戒贤法师见了玄奘法师热泪盈眶

  根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在印度取经,奘师在菩提场停留近十天,圣迹已一一礼拜过。第十天时,那烂陀寺派了四位大德前来迎接他。隔天就到达里迦村。这是目犍连尊者的故里,中有二塔:一是阿育王所建,一是尊者圆寂地,舍利安奉于中。奘师在塔寺暂歇时,即有二百多名僧众和一千多名信众,手持香花、幢幡、宝盖前来迎请,赞叹围绕,一直送到那烂陀寺为止。此时寺里已集合了寺众在门前等候欢迎,互相引见后,相随入寺。寺方特别预先安置了一个床座,请奘师升座。大众就座后,维那就击犍椎,宣告奘师住寺。

  接着选出二十位善解经律,威仪整齐的中年僧徒陪同奘师参见正法藏,也就是寺主戒贤论师。在那烂陀寺最为人尊敬的就是戒贤法师,据说已经160岁了(一说106岁),大众由于尊重,不敢直称其名,但号为正法藏。奘师当然也是仰慕很久了,能够有缘晋见,百感交集,他依照印度拜见老师的大礼,膝行肘步、鸣足顶礼、问候赞叹,遵行弟子礼节完毕,戒贤论师令人广设床座,让奘师及众僧就座。

  随即问奘师从哪里来的?奘师合掌恭敬回答:「从大唐国来依止师父学瑜伽论。」没想到戒贤论师听了之后,热泪盈眶,把弟子觉贤叫来,他是论师俗家的侄子,也已七十多岁,博通经论,擅于词令,吩咐他说:「你可以当着大家,略说我三年前患病的经过。」觉贤听了也忍不住热泪盈眶。边擦眼泪边述说这段希有的因缘:

  「正法藏原来患风湿病,每当发作时,手脚关节像火烧刀割一样的痛苦,时好时发,拖了二十多年。三年前病情加重,痛苦到已经不能忍受。因此对人生感到厌倦,企图绝食自杀。

  没想到当夜就在梦中见到三位天人,一个黄金色,一个琉璃色,一个白银色,端正庄严,雍穆非凡。金色人说:『你想舍弃这个色身吗?经上只有说身是苦本,却没有教人自绝。你在过去世中曾经当过国王,使人民遭受许多痛苦,所以才会招感这样的苦报。现在你应该省察宿世的罪业,至心忏悔,甘心忍受,广宣经论,罪业自然消灭。如果只是厌世自杀,苦报还是不会了结。』正法藏听了,至诚礼拜。

  金色人指着琉璃色的人说:『你知道吗?这位是观世音菩萨。』又指着银白色的人说:『这位是弥勒菩萨。』正法藏马上顶礼弥勒菩萨说:『戒贤常想投生到菩萨旁边,不知能不能达成这个愿望?』弥勒菩萨回答:『假如你能弘扬佛法,就能在后世达到这个愿望。』金色人又自我介绍:『我是文殊师利菩萨,因见你不是为利益众生而舍身作无谓的牺牲,特地来劝你。现在应该听我的话,弘扬正法,将瑜伽论等普及到没有听过的地方,你的病自然会慢慢的好起来。三年后将有一位大唐僧人,因爱乐大法,前来拜你为师,你可以安心在这里等着教他。』正法藏再次顶礼,感激允诺,说完抬头,三个人已经不见了。醒来才知道是一场梦。从此以后,正法藏的病就慢慢好起来了,乃至痊愈。」

  在座僧众听后,一致叹为希有,奘师更是悲喜交加,赶忙再度顶礼说:「果真如此,弟子当尽最大的努力学习,请慈悲摄受教诲。」

  这时戒师又问奘师在途几年,答告三年,正与梦相符。

  朋友们!即使精进修养如戒贤法师者,业因还没有完全消除,身体依然被疾病困扰。惟有弘扬大道才是最大功德,他可以消弭灾祸、消除业因。这是众师的亲自开释,所以真实不虚!

 

点我:

相关文章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四回拜海云比丘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四回拜海云比丘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参海门国海云比丘 观海现佛摩顶说经  忆念受持聚笔难写 普眼法门入治地住  这时,善财童子专心致志,思惟善知识所教导的道理,没有其他的杂念,也没有其他妄想。  善财童子一...

百喻经新白话版7

百喻经新白话版7

  86.父取儿耳珰喻  昔日有父子二人有事一起出行,路上突然遇到贼,要来抢东西。  那儿子的耳中有真金珰,那父亲见有贼来,怕失掉耳珰,就用手去取耳珰,但一时取不下来,父亲为了保住耳珰,就砍下儿子...

放生免患:28.湖鱼解难饶商《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免患:28.湖鱼解难饶商《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放生善报 第三章放生免患】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第三章放生免患  【原文】  28.湖...

悭吝不舍

悭吝不舍

  佛陀有一度驻锡在摩竭陀国的灵鹫山,为众多的弟子们讲经说法。摩竭陀国的国王频婆娑罗王,率领了许多大臣来到灵鹫山上,合掌恭敬,顶礼佛足,禀告佛陀道:「慈悲的救主,伟大的佛陀!今天弟子特来请求佛陀,惟愿...

佛以慈心降毒龙入钵

佛以慈心降毒龙入钵

  佛初成道于鹿野苑度五比丘,又度化了耶舍等五十位年轻比丘后,思索着该往何方弘法,才能广利一切人天?“摩竭提国的优楼频螺迦叶三兄弟,信奉外道的他们,极受国王臣民的尊崇敬仰。虽然傲慢难调,可是他们聪...

不知足的顶生王

不知足的顶生王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尊者在闲静处静坐,独自思惟佛法时,心中生起一念:「所有众生,皆因一念爱欲之想,而有欲爱,日夜穷逐不舍,未曾满足。」於是,阿难尊者在傍晚时,从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