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来自于欲

  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弘法时,一天早晨,佛陀着衣持钵,准备入城乞食。有一位阿支罗迦叶居士正准备出城办事,在往耆阇崛山的路上,他远远地便看到佛陀。阿支罗迦叶请示佛陀:‘世尊,我心中有一些疑惑,不知您可以为我开示吗?’佛陀告诉迦叶居士:‘现在时机并不恰当,我要先进王舍城里托钵乞食,等回来时再为你解说。’

  但阿支罗迦叶仍一再地请佛陀立即为他开示,佛陀于是答应了阿支罗的请求,阿支罗问道:‘一切苦恼之事,皆是自心生起的吗?’佛陀回答:‘不应如此说。’阿支罗迦叶继续问:‘世尊!苦恼是由他法而生的吗?’佛陀回答:‘不应如此说。’阿支罗迦叶又问:‘这些逼苦之事,是不是自心与他法共生而有的?’佛陀依然回答:‘不应如此说。’

  阿支罗迦叶继续问:‘难道苦是无因而生的?’佛陀回答:‘苦非无因而生。’阿支罗困惑地问:‘您说苦非自生、非他生、非自他共生,亦非无因生,难道世间没有种种痛苦?’‘世间实有苦。’佛陀慈悲地回答。

  阿支罗再次请示佛陀:‘既然您说实有苦存在,请为我开示苦的真实义理。’佛陀便开示:‘苦的感受非本来就有,也非他法所生,因此不会是自他共生,也不是无因而生。真理,应该离开种种相对法,而回归中道。诸佛如来皆说此法: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苦是由于无明而有行,因行而有识,识而有名色,名色而有六入,六入而有触,触而有受,受而有爱,爱而有取,取而生有,有而有生,生而有老死。若无明灭,则万苦皆灭。’

  阿支罗迦叶听闻佛陀开示后,了知苦乃识心执取而生,而破除心当中的无明才是真正的灭苦之道。顿时远离一切垢染,证得初果。于是阿支罗迦叶恭敬合掌,向佛陀禀白:‘慈悲的佛陀,我已明了苦谛之理。从今日起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此一生作佛弟子,愿佛陀为我作证明!’阿支罗在至诚恭敬顶礼佛陀之后才离开。

  阿支罗离开精舍不久,被一只在路旁为保护小牛的母牛所触杀,在临命终时,因六根清净,安详自在往生。

  比丘们在城中乞食时,听到了有关阿支罗迦叶闻佛陀开示,命终无有怖畏的传言,于是在乞食完毕后,便前往佛所请示佛陀:‘世尊,阿支罗迦叶为何能证此无怖畏之报?’佛陀告诉诸比丘:‘阿支罗迦叶已经了悟苦谛之理。能够如实了知法的真义,才能远离怖畏,得大自在。’

  典故摘自:《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

  省思:

  人,因为‘欲’而生此娑婆世界,而‘苦’的来源就是‘欲望’;欲望,则是来自于自身的一念不觉。想要得到自在和解脱,唯有离欲、离念。佛陀三转法轮言:‘此是苦,逼迫性,汝应断。’《佛遗教经》云:‘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若能从因上努力,保持觉性,不使六根出流攀缘六尘,直接从最根本的起始点下手,即截断其源流,因灭则果灭。离却了生,即无有灭相,真正究竟之乐,当下即是!(当代佛教网--故事网)

 

相关文章

一鸟两头同命相连 心胸狭窄共赴黄泉

一鸟两头同命相连 心胸狭窄共赴黄泉

  雪山下住着一只鸟,这只鸟长着两个头,只有一副身躯;一个头叫“迦喽嗏”,另一个头叫“优波迦喽嗏”。这只两头鸟两个头轮流休息,若是有一个头入睡,另一个头必然醒来。  一次,迦喽嗏睡着了,优波迦喽嗏...

禅坐的方法

禅坐的方法

  祇园精舍的比丘每天晚上都要禅坐,禅坐之后,佛陀照例要讲解禅定的好处或者禅定的意义,这样比丘们在修习禅定时,才不致走火入魔,而有助于禅坐的功夫。  这一天,新出家的弟子对于禅坐的法要不能有效地掌握,...

奇异动漫 佛经中的鬼故事01(萌版)

奇异动漫 佛经中的鬼故事01(萌版)

  奇异动漫——佛经中的鬼故事 01(萌版)  你见过鬼吗?一想到小说影视中的鬼,都是青面獠牙、张牙舞爪的情形,我们就会毛骨悚然。其实不然,大多数的鬼比人更苦,也更可怜。    古代的经书记载:鬼...

海涛法师:太阳不见了

海涛法师:太阳不见了

  从前有两个修道人,一位叫题耆罗,一位叫那赖。他们在深山中专心修行,经过长期修炼,他们越过欲界的诱惑,获得了神通。  一天夜里,题耆罗起来诵经,累了便躺下来休息。这时,那赖也起来诵经,在狭窄的石...

杀生恶报:嗜肉成猪的南京举人(34-35)《江慎修居士选录》

杀生恶报:嗜肉成猪的南京举人(34-35)《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第二篇 杀生恶报篇 第三章 暴殄】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内容:  34.嗜肉成猪的南京...

龙树菩萨的故事

龙树菩萨的故事

龙树菩萨大约出生于公元二至三世纪,是南天竺的婆罗门种姓。龙树天资特别聪明,在很小的时候,听婆罗门诵读《吠陀》经典,只要听过一遍就能全部背诵出来。到二十岁以后,他对天文、地理、数学、工巧、武术以及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