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卷下》:73、诈言马死喻

  译文:

  从前一个人骑着一匹黑马入阵与敌作战,由于恐惧害怕,不敢战斗了;便用血污涂在面孔上,装出死的模样来,卧在死人中间。所骑的马便被别人夺走了,军队离去后,便想回家,就截了人家的白马尾回来。到了家,有人问他:「你骑的那匹马如今在哪里?为何不骑呢?」他答道:「我的马已死了,就拿了尾巴回来。」傍人说道:「你的马原本是黑的,尾巴怎么是白的呢?』他默然无答,遭到众人的嗤笑。

  世上的人也是这样,说自己积善行好,修行慈心,不食酒肉,然而却杀害众生,鞭捶棒打,虚妄地自称行善,其实无恶不作,就像那个愚人,骗说马死了。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73、诈言马死喻

  昔有一人,骑一黑马入阵击贼,以其怖故,不能战斗,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诈现死相,卧死人中,其所乘马为他所夺。军众既去,便欲还家,即截他人白马尾来。既到舍已,有人问言:“汝所乘马今为所在?何以不乘?”答言:“我马已死,遂持尾来。”旁人语言:“汝马本黑,尾何以白?”默然无对,为人所笑。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自言善好,修行慈心,不食酒肉,然杀害众生,加诸楚毒①,妄自称善,无恶不造。如彼愚人诈言马死。

  注释

  ①楚毒:楚,痛苦,如苦楚,酸楚。楚毒,痛苦之毒害。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点我:

相关文章

了凡四训白话文--学袁

了凡四训白话文--学袁

了凡四训白话文 原著[明]了凡先生 译者学袁   明朝净意室主了凡先生所著《了凡四训》(白话文版名为《命自我立》),是袁黄先生(字坤仪,号学海,道号了凡,江苏省吴江县人)把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

四分律藏卷二十一至四十--佛陀耶舍共竺佛念

四分律藏卷二十一至四十--佛陀耶舍共竺佛念

四分律藏(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 姚秦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四分律藏卷第二十一 初分七灭诤揵度法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居士。请诸比丘欲供设种种饮食。即其夜办具。明日往白时到。诸比丘。...

佛陀的拈花微笑与摩诃迦叶

佛陀的拈花微笑与摩诃迦叶

  这个故事最早是佛祖释迦牟尼入寂前,在灵山召集大众举行最后一次说法。有一位大梵天王(佛教中的护法神)向佛祖敬献一枝金色莲花,请求佛祖:如果还有未说的最上大法,希望能宣示给众人和将来的修行者。佛祖...

般若心咒--未知

般若心咒--未知

般若心咒(又称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心咒(汉传) 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般若心咒(藏音) 得涯他,嗡,嘎得,嘎得,巴惹嘎得,巴惹桑嘎得,波地,梭哈。...

金刚经说什么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南怀瑾

金刚经说什么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南怀瑾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维摩诘所说经--未知

维摩诘所说经--未知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姚秦三藏 鸠摩罗什译   佛国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离庵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二千,众所知识。大智本行,皆悉成就。诸佛威神之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