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年间一个真实故事

  江苏的贾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工作,深得老板信任。

  端午节前,老板派他去城南一带收欠款,他带上皮袋子就出发了。

  事情进展的还算顺利,到中午,共收得银洋一千八百多块。

  贾先生走了半天,说了半天,早已是口干舌燥,疲惫不堪。

  正好来到“十六铺”的茶楼,进去匆忙喝了点茶就急忙赶回去交差,以便好好休息一下。

  贾先生回到商行才发现皮袋子不见了,顿时如雷轰顶、大汗淋漓、吓懵了,慌乱中更加说不清道不明。

  老板看他神色慌张、张口结舌,语无伦次,认为其中有诈。

  于是厉声斥责他辜负了东家的信任,并说如不赶快归还就送他见官。

  一千八百多银元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阿,如果不乱花,足够一个人用一辈子,他贾先生又如何赔得起呢,责任重大,又有口难辨,感到这辈子完了,绝望地大哭起来。

  话分两头,另有一位浦东人,姓义,也在租界从商,因运气不好,赔了个精光,于是买好了那天午间的船票准备渡江回乡。因为离上船时间还早,也来到“十六铺”茶楼,想慢慢喝着茶来消磨这段时光,也好考虑一下以后的生活怎么办。

  恰好是在贾先生刚匆匆离去时义先生就到了。

  义先生刚坐下,发现身边的椅子上有个小皮袋子,也没多加理会,慢慢喝起茶来。

  许久仍不见有人来取,义先生疑惑起来,提了提感觉沉重,打开一看,他眼珠子差点没惊的掉出来:竟然全是光闪闪的银元!

  义先生惊喜交加!这可真是一笔大财啊,它不但可以改变自己目前的穷困潦倒状态,而且后半生衣食也有余了。

  但他又转念一想:不行,钱财是各有其主的,这钱我不能要!要是因为我把钱拿走了,失主因此而丧失名誉,甚至失掉性命,我的罪孽可就佐大了!

  那个年代,一般正经人都知道“不义之财不能取”的道理。

  义先生心想:既然今天让我拾到了这些钱财,我就应该尽到责任、物归原主。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茶楼的客人只剩了八九个,看他们的神色,没有一个象是丢了钱的,只好饿着肚子等下去。

  一直等到掌灯的时分,茶客都回家去了,只剩了义先生一人,他仍然聚精会神地注视着过往的人……

  突然,他看到一个人面色惨白、锒锒跄跄的朝这里奔来。

  来人正是贾先生,后面还跟着两个人。

  一进茶楼,贾先生就指着这个茶桌对那两人说:“就是那里,我当时就是坐在那里的!”,三人径直向义先生桌子走来。

  义先生看得出他们就是失主,笑着对贾先生说:“你们掉了钱袋吗?”贾先生不可置信的盯着他一个劲的点头。“我等你们很久了”,义先生说着拿出那个皮袋子给他们看。

  贾先生感激的浑身颤抖,说:“您真是我的救命大恩人哪!没有您,我今晚就要上吊了!”

  原来,贾先生发现钱丢了时,就想返回去沿途找一遍,虽然能找回的希望渺茫,但也只有这一条路了。

  可是主人怕他潜逃,不准他出门,他费尽口舌说了半天,主人才叫两人陪他出来寻找,还嘱咐陪人务必把他带回去。

  二人互报姓名后,贾先生要以五分之一作为酬谢,义先生坚决不要;又改为十分之一,义先生还是不要;再改为百分之一,义先生生气了,严词拒绝。

  贾先生不知如何酬谢才好,于是说:“那我请您喝酒,好吗?”义先生仍然坚决推辞。

  最后,贾先生说:“不谢我心怎安!明天早晨在下在某某酒楼恭候,恳请恩公大驾光临,不见不散。”说罢一揖,掉头走了。

  第二天早晨,义先生居然来了。

  贾先生正要施礼再谢,义先生却抢先道谢,说:多亏您昨天丢了钱,让我捡回了一条命!”贾先生一头雾水,正待细问,义先生接着说:我昨天原定渡江回乡的,已经买好了午间一点钟的船票,因为等您来取钱把船耽误了,回到住处得知,那条船行驶到半途被急浪打翻,船中23人全都淹死了。

  我如果上了那船,岂不也一命归西了?是您救了我的命啊!”说罢再拜。两人互相感激的一塌糊涂。

  周围的客人们听了都啧啧称奇,纷纷举杯向他二人祝贺,说义先生一桩善举挽救了两条人命。

  故事到此还没结束。

  贾先生三人回去后,把事情一说,老板也十分惊奇,感慨地说:“这么好的人真是难找啊!”非要见见义先生不可。

  结果两人见面后非常投缘,经过一番长谈后,老板极力挽留义先生,并高薪聘请他主管账目。

  几个月后老板就招义先生当了上门女婿。

  再以后干脆把生意全交给了他打理。

  穷困潦倒的义先生拾金不昧的故事很快传开了,他的诚信、仁义赢得了人们的赞叹,大小客商都纷纷找上门来与他做生意,他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后来义先生竟拥资数十万,成为了当地的大富翁。

  这个故事再次告诉我们,“善恶报应”是一点不假、一点不会错的,关键时刻的善恶一念,就将决定自己的未来命运。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圣贤录》:晋慧永

《净土圣贤录》:晋慧永

  晋慧永  慧永,姓潘,河内人。年十二出家,事沙门竺昙现。初习禅于恒山。既而与远公同依安法师。  太元初,至庐山,刺史陶范,舍宅为西林以居之。永布衣蔬食,精心克己。容常含笑,语不伤物。峰顶别立茅...

放生愈疾:21.怜龟却病黄叔达《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愈疾:21.怜龟却病黄叔达《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原文】  21.怜龟却病黄叔达  黄叔达在太学,见友得一龟,将脱...

《百业经》:(81)大施主  愿力成熟无人可胜

《百业经》:(81)大施主 愿力成熟无人可胜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

  清思岸  思岸,字愿登,是杭州钱塘谢氏的后人。少年学儒,是秀才,觉悟到世间无常,就皈心三宝。宗门教下的知识人,都差不多参访遍了。后来听到玉峰法师的开示,要求脱离苦难,只有念佛一法,最容易成就,...

亲见阿弥陀佛和西方胜境大笑往生的余铭生居士

亲见阿弥陀佛和西方胜境大笑往生的余铭生居士

  余铭生居士,浙江定海县人。家里从事农耕工作,生性单纯朴实,不知什么是佛法。其子余鼎镛,年轻即信奉佛法,一九四一年前往上海,皈依圆瑛法师,专心听闻开示,深信净土为修行的捷径。于是倡办佛教居士林,...

为何诵经前都要念开经偈?

为何诵经前都要念开经偈?

  佛教传闻  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传法的时候,有一天,释迦佛带着弟子托砵外出化斋。一群小孩在路上玩堆沙子。其中一位娇滴滴的女孩子,远远看见释迦佛带领弟子们而来,就半戏半真的用双手从地上捧一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