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诚心供佛,获大利益果报

  昔日,世尊在负弥城随缘度化。有一天,佛陀告知阿难尊者一起前往波婆城,尊者回答:“是的,世尊!”阿难随即严整衣钵,与诸大众随侍世尊,经末罗城来到波婆城的阇头园。

  当时,有位名叫周那(又译纯陀)的工匠,听说佛陀来到波婆城,于是穿戴整齐,来到世尊之住所,头面顶礼后,坐在一旁。佛陀为周那说法,使其欢喜、获大法益。周那闻法生起正信,法喜充满,随即请求世尊明日至其居处接受供养,佛默然受请。周那知道佛已许可,就从座位起身,礼佛而归。当天晚上,就开始准备明天要供养佛陀和诸圣众的食物。

  大众随侍世尊来到周那的舍宅,并依次就坐,此时周那已准备好斋饭,供养佛及僧众们。他还特别煮了栴檀树耳来供养世尊。

  周那见比丘们都已用完斋,收下钵器,行澡漱后,来到佛前以偈问道:“敢问大圣智,正觉二足尊,善御上调伏,世有几沙门?”

  世尊以偈回答:

  “如汝所问者,沙门凡有四;志趣各不同,汝当识别之。

  一行道殊胜,二善说道义,三依道生活,四为道作秽。

  何谓道殊胜?善说于道义,依道而生活,有为道作秽?

  能度恩爱刺,入涅槃无疑;超越天人路,说此道殊胜。

  善解第一义,说道无垢秽;慈仁决众疑,是为善说道。

  善敷演法句,依道以自生;遥望无垢场,名依道生活。

  内怀于奸邪,外像如清白;虚诳无诚实,此为道作秽。

  云何善恶俱?净与不净杂,相似现外好,如铜为金涂。

  俗人遂见此,谓圣智弟子,余者不尽尔,勿舍清净信。

  一人持大众,内浊而外清;现闭奸邪迹,而实怀放荡。

  勿视外容貌,卒见便亲敬;现闭奸邪迹,而实怀放荡。”

  此时,周那取一小座坐于佛前,佛陀为他说法,使其欢喜、获得法益后,佛陀便在大众随侍下离去。原本已患病的佛陀,食用了栴檀树耳后,病势更为加重;如来抱病而涉路,步步走向拘夷城。

  路途中,世尊在一棵树下停步,对阿难说:“我的背很痛,你可以敷设座具。”尊者于是赶快敷座,让世尊休息。阿难又另敷设一小座于佛前坐下来。佛问阿难:“周那会不会因为供养佛陀食物,让佛陀患病加重而心生懊悔呢?若有懊悔之心,又是为什么呢?”阿难禀白:“周那可能会觉得这次供养佛陀斋饭,却让佛陀病情加重,所以无法获得功德与利益,因为如来在他的家中食用了最后的一餐,便将入于涅槃。”

  佛陀立即告诉阿难:“不可以这样说!不可以这样说!今天,周那已获得大利益,他必将生天人间,寿命久长,康健无恼,命终之时,自然受生;仪表端正,容颜暐丽;气力盖世,精神满足;得善名誉,财富丰足。这是因为,凡是能在佛初成道时,以及在佛入涅槃前,以食物供养佛陀者,于这两个时机供养,所得功德等无差别。你现在就去告诉周那:‘我亲自听到佛陀所说,也亲身受到佛陀的教示,周那今天设食供养,获大利益,得大果报。’”

  阿难尊者遵奉佛陀教敕,立即前往周那家中,告诉周那:“我亲从佛闻说,亲受佛陀所教,周那设食供养,今获大利益,得大果报。”为什么呢?因为佛陀初成道与佛临灭度前,以至诚心供养佛陀食物,此二功德是等无差别的。

  典故摘自:《长阿含经·卷第三·游行经第二中》

  省思:

  佛陀慈愍众生沉沦,是故不舍一众生,令其广植福田,为将来成道解脱种下净因。入涅前色身示疾,仍为周那开示、受其供养,令生正信。《佛遗教经》云:“自今以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虽吾今已不见佛金色身,佛弟子为报佛陀慈悲化世之恩,令佛法身常存,应当依教奉行,以精进心行菩萨道,广度有情共证菩提。

 

点我:

相关文章

《安士全书》节选19:东岳受戒(出《传灯录》)

《安士全书》节选19:东岳受戒(出《传灯录》)

恭摘自《安士全书白话解》东岳①受戒(出《传灯录》)唐元珪禅师,俗姓李,伊阙人。永淳二年,受具戒,后拜见安国师,得真宗心印。选择到泰山庞坞居住。一天,有异人来访,戴...

善导大师:临终正念诀,终极关怀

善导大师:临终正念诀,终极关怀

凡夫临终。欲生净土。须是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不净恶业。种种交缠。若得舍此秽身。超生净土。乃是称意之事。如脱敝衣。得换珍服。放下身心。莫生恋着。才遇有病。便念无...

佛心是宽容

佛心是宽容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宽容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激励。宽容是一种坦荡,可以无私无畏,无拘无束,无尘无染。当然,宽容并不是无原则地放纵,也不...

清远法师:讲经说法 展现风采——清远法师接受凤

清远法师:讲经说法 展现风采——清远法师接受凤

讲经说法 展现风采——清远法师接受凤凰网华人佛教访谈 2008年4月9日,清远法师在北京前门建国饭店接受了凤凰网华人佛教和中华宗教交流协会网的联合访问,清...

抑郁症之愈—饱尝人间地狱之苦,体验无上妙法之妙

抑郁症之愈—饱尝人间地狱之苦,体验无上妙法之妙

作者:扎西措顶礼大恩上师!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严重的患者通常会被送到精神病院就医,即一些人的俗称的“疯人院”。其实,这个世界上并没有“...

《百业经》:贫穷者——供佛发愿而得授记98

《百业经》:贫穷者——供佛发愿而得授记98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