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诚心供佛,获大利益果报

  昔日,世尊在负弥城随缘度化。有一天,佛陀告知阿难尊者一起前往波婆城,尊者回答:“是的,世尊!”阿难随即严整衣钵,与诸大众随侍世尊,经末罗城来到波婆城的阇头园。

  当时,有位名叫周那(又译纯陀)的工匠,听说佛陀来到波婆城,于是穿戴整齐,来到世尊之住所,头面顶礼后,坐在一旁。佛陀为周那说法,使其欢喜、获大法益。周那闻法生起正信,法喜充满,随即请求世尊明日至其居处接受供养,佛默然受请。周那知道佛已许可,就从座位起身,礼佛而归。当天晚上,就开始准备明天要供养佛陀和诸圣众的食物。

  大众随侍世尊来到周那的舍宅,并依次就坐,此时周那已准备好斋饭,供养佛及僧众们。他还特别煮了栴檀树耳来供养世尊。

  周那见比丘们都已用完斋,收下钵器,行澡漱后,来到佛前以偈问道:“敢问大圣智,正觉二足尊,善御上调伏,世有几沙门?”

  世尊以偈回答:

  “如汝所问者,沙门凡有四;志趣各不同,汝当识别之。

  一行道殊胜,二善说道义,三依道生活,四为道作秽。

  何谓道殊胜?善说于道义,依道而生活,有为道作秽?

  能度恩爱刺,入涅槃无疑;超越天人路,说此道殊胜。

  善解第一义,说道无垢秽;慈仁决众疑,是为善说道。

  善敷演法句,依道以自生;遥望无垢场,名依道生活。

  内怀于奸邪,外像如清白;虚诳无诚实,此为道作秽。

  云何善恶俱?净与不净杂,相似现外好,如铜为金涂。

  俗人遂见此,谓圣智弟子,余者不尽尔,勿舍清净信。

  一人持大众,内浊而外清;现闭奸邪迹,而实怀放荡。

  勿视外容貌,卒见便亲敬;现闭奸邪迹,而实怀放荡。”

  此时,周那取一小座坐于佛前,佛陀为他说法,使其欢喜、获得法益后,佛陀便在大众随侍下离去。原本已患病的佛陀,食用了栴檀树耳后,病势更为加重;如来抱病而涉路,步步走向拘夷城。

  路途中,世尊在一棵树下停步,对阿难说:“我的背很痛,你可以敷设座具。”尊者于是赶快敷座,让世尊休息。阿难又另敷设一小座于佛前坐下来。佛问阿难:“周那会不会因为供养佛陀食物,让佛陀患病加重而心生懊悔呢?若有懊悔之心,又是为什么呢?”阿难禀白:“周那可能会觉得这次供养佛陀斋饭,却让佛陀病情加重,所以无法获得功德与利益,因为如来在他的家中食用了最后的一餐,便将入于涅槃。”

  佛陀立即告诉阿难:“不可以这样说!不可以这样说!今天,周那已获得大利益,他必将生天人间,寿命久长,康健无恼,命终之时,自然受生;仪表端正,容颜暐丽;气力盖世,精神满足;得善名誉,财富丰足。这是因为,凡是能在佛初成道时,以及在佛入涅槃前,以食物供养佛陀者,于这两个时机供养,所得功德等无差别。你现在就去告诉周那:‘我亲自听到佛陀所说,也亲身受到佛陀的教示,周那今天设食供养,获大利益,得大果报。’”

  阿难尊者遵奉佛陀教敕,立即前往周那家中,告诉周那:“我亲从佛闻说,亲受佛陀所教,周那设食供养,今获大利益,得大果报。”为什么呢?因为佛陀初成道与佛临灭度前,以至诚心供养佛陀食物,此二功德是等无差别的。

  典故摘自:《长阿含经·卷第三·游行经第二中》

  省思:

  佛陀慈愍众生沉沦,是故不舍一众生,令其广植福田,为将来成道解脱种下净因。入涅前色身示疾,仍为周那开示、受其供养,令生正信。《佛遗教经》云:“自今以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虽吾今已不见佛金色身,佛弟子为报佛陀慈悲化世之恩,令佛法身常存,应当依教奉行,以精进心行菩萨道,广度有情共证菩提。

 

点我:

相关文章

富豪信佛后散尽家财行善被人算计逆袭

富豪信佛后散尽家财行善被人算计逆袭

  从前有个富人,名叫仙叹,他的家产多得难以计数,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有多少钱。仙叹后来信了佛教,心想:“世上的一切,都是变化不定的,连生命和财产,也不是永远属于自己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失去;只有多...

那些拜五台山开悟的高僧

那些拜五台山开悟的高僧

  外离相即禅 · 内不乱即定  古来修道人,他们在修行时,特别注重求菩萨加持开智慧,消业障。这些菩萨加持修行人开悟的故事,在佛教各大名山都有,而尤其以五台山最多。历来要弘法利益众生,就需要智慧,...

灵隐寺·大智度论里的故事·玉女卖弄妖艳

灵隐寺·大智度论里的故事·玉女卖弄妖艳

  释迦牟尼当年坐在菩提树下时,魔王很担忧,乃派出三位玉女来。第一位名叫乐见,第二位名叫悦彼,第三位名叫渴爱。她们走前来现身,搔首弄姿,摆出各种媚态,企图诱惑这位菩萨(因为尚未成佛)。在这种情状下...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五十三回拜普贤菩萨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五十三回拜普贤菩萨

  善财经过弥勒楼阁的证悟,须臾之间,即到一百一十城以外的普门国苏摩那城。城门高大无比。善财立于城门,思维文殊师利童子。忽然一只巨手按在善财头顶上,善财顿然感到遍身清凉,心地舒畅无比,听到文殊师利...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1,大悲尊者转生为福力王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1,大悲尊者转生为福力王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

佛陀开示:怎么做才能改变贫穷的命运

佛陀开示:怎么做才能改变贫穷的命运

  怎样才能改变贫穷的命运  释迦牟尼佛有一次在静坐时,看见一对七世都是贫穷,名叫须达的夫妇。他们这一世更贫穷,住的是黑洞洞的茅棚,每天在垃圾堆里寻找果皮或其他腐烂的食物,以维持生命。  须达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