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刚布 神变生信得佛授记94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曾有“无见堕恶趣,有见生善道”的教言,即没有因果正见的人难免堕落恶趣,而有因果正见的人自然能往生善道。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也在六千余名四众弟子前强调:“凡听闻、读诵、受持此《百业经》的人,若能对因果不虚生起坚定的信心,谨慎遵循因果,并且精进修持、忏悔罪障,一定不会堕落。”故弟子们对此经生起了极大信心。.....。

  在翻译《百业经》的过程中有很多人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在此谨表谢忱。以此功德,愿我们及一切有情坚信因果,同生极乐! 愿增吉祥!

  译 者

  一九九九年一月三十日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94)刚布——神变生信 得佛授记

  一时,佛在王舍城,毗邻此城有个日札城,城中有大施主富如多闻天子,这位慈悲的施主以慈爱心善待每一个众生。常把自己的财产供施给索求者,并且他经常举行较大的供施法会,迎请很多婆罗门及其教主来应供,并观察他们中哪一个宗派最究竟。他经常学习各派的论典并作是否究竟的观察,但多次的观察都使他觉得:这些婆罗门及其教主的观点都不究竟,总不能使自己满意,后来,来自王舍城的一位居士对他宣说、赞叹了世尊的功德,他便生起了很大的信心,想:我经常举行供施大法会,集聚了成千上万的人,但没有一个象这位居士所讲的世尊那样功德圆满,让人生信,如果能有机缘供养世尊,将是何等的幸运啊!大施主如此盼望着。

  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世尊早已了知大施主的心愿,想:这位大施主具有不退转的善根,将来能获如来正等觉的果位,依靠他能调化饶益很多众生。于是,一天早上,世尊率领一千名僧众来到了日札城。世尊作了一个加持:让人们见不到僧众,只能见到世尊独自一人。之后,世尊独自径往施主家去,施主遥见世尊走来,欣喜地说:“世尊善来!世尊善来!恭请世尊一定接受我的供养。”世尊开许道:“大施主,用各种饮食何时装满我的钵,我何时享用你的供养。”刚布施主遵言,装了很多饮食,可是不见钵满,他就发起了最大的心,令眷属把所有的饮食取来盛在钵里。这时,世尊观知:千僧的饮食足够了。以神变,钵显现满了,就对施主说:“可以,钵已满。”施主很高兴。世尊突然又把千僧显现出来,一一入座,一一受供。施主亲眼目睹世尊这个不可思议的神变,觉得:稀有!奇哉!一钵能供千僧食!对世尊生起了很大的欢喜心,于世尊前恭敬顶礼祈求:“请世尊及僧众接受我三个月的饮食衣药等供养。”世尊默许了。大施主供佛及僧三个月,最后一天,以厚礼供养每个僧人,以最贵重的衣物供养世尊。大施主并在世尊前发愿:愿我将来能度化无明的众生,成就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的果位。世尊赞叹并授记曰:“善哉!善哉!以汝之愿力,汝将成为度化无明众生的如来——刚布如来。”授记毕,世尊率诸比丘返回了王舍城。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紫竹林中紫竹石

佛教故事:紫竹林中紫竹石

  普陀山的紫竹林,原来还有紫竹石。紫竹石也称观音石,白质黑章,花纹似紫竹,枝叶宛然,图案斑斓犹如一幅幅天然岩画,很有观尝和开发价值,清人曹伟皆有《紫竹岩》诗云:  “石晕斑斓水气昏,竞传灵迹凿山...

现代因果实录--未知

现代因果实录--未知

现代因果实录 果卿 宣化上人开示 *我们学佛就是学不恼害别人,故佛教徒要吃素,因为吃肉会伤害其它众生的生命。 若说动物是预备给人吃的,那人又预备给谁吃? 若要把这世界真正消毒,就要大家吃素,不吃肉。...

佛说普曜经第三卷--竺法护

佛说普曜经第三卷--竺法护

  普曜经第三卷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入天祠品第六   佛告比丘。菩萨适生。当尔之时。君子梵志长者。二万妇生。二亲欢悦。皆奉菩萨给使左右   尔时白净王。供给菩萨。二万婇女走使所当。...

清净毗尼方广经--鸠摩罗什

清净毗尼方广经--鸠摩罗什

清净毗尼方广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第三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僧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及欲色界天净居天子。尔时,世尊与诸无量百千大众,恭敬围绕而演说法。   时有...

鱼身

鱼身

  从前有一户大富人家,资财万贯,平素好善乐施,救济贫困。后来生下一个男孩,却没有手足,形体似鱼,起名叫鱼身。父母去世之后,鱼身继承父母遗产井操持家业,由于形体有异,遂成天躺在房间里,从不轻易让外...

福德不好应该这样补救

福德不好应该这样补救

  久远以前,在裴扇阇国中,有一婆罗门女名叫提违,提违家中虽然非常富有,但却早年守寡,并且上无父母、膝下又无子女可依怙,总是孤伶伶的一人,终日闷闷不乐的。当时婆罗门中有一习俗,若是生活中总是不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