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供施功德得佛授记95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曾有“无见堕恶趣,有见生善道”的教言,即没有因果正见的人难免堕落恶趣,而有因果正见的人自然能往生善道。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也在六千余名四众弟子前强调:“凡听闻、读诵、受持此《百业经》的人,若能对因果不虚生起坚定的信心,谨慎遵循因果,并且精进修持、忏悔罪障,一定不会堕落。”故弟子们对此经生起了极大信心。.....。

  在翻译《百业经》的过程中有很多人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在此谨表谢忱。以此功德,愿我们及一切有情坚信因果,同生极乐! 愿增吉祥!

  译 者

  一九九九年一月三十日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95)供施——供施功德 得佛授记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一大施主,长大娶妻,共享生活。其妻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很庄严的孩子,施主夫妇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以牛奶、酸奶、酥酪等精心喂养着。长大后,他学习文字和婆罗门行为等十八种世间学问,精通后,又学习研究各种论典,已经是辩才无碍。他恃自己的才貌双全,非常傲慢。后来他的父母去世了,有些婆罗门劝告他:“您父母在世时好行供施,您也应该作供养布施吧。”他说:“我相貌如此庄严,智慧如此高超,让我对别人供施,那是不可能的。”听了这些话,婆罗门都认为他人格不好,就在内部秘密规定:以后任何人不得与他接触。他知道后也愤然与那些婆罗门绝交。

  世尊观知这个傲慢的婆罗门儿子具大善根,他能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便从祗陀园刹那间来婆罗门儿子家,从地缝中徐徐露出地面,显现在他的眼前。见此他生起极大的欢喜心,忙敷座请世尊入座。世尊对他宣讲了有关供施方面的教言。他想续父母生前之善举——上供下施,就向世尊祈求:“世尊,我很想供施,积累资粮,但只苦于财产不具足。”世尊给他指点,他得到了宝藏,在世尊前恭敬顶礼祈求供佛及僧三个月,世尊默许了。同时,他对所有祗陀园和舍卫城的人们宣布:某某时间,自己将作广大的布施,愿意来者可以享用。那些与他绝交的婆罗门得知后,都认为他的人格不好,不准备去享用。后来他又再三宣布:如果你们婆罗门不愿享用的话,我将把供施的所有财物,都供养世尊及其眷属,我自己也在佛的教法下出家。那些有约在先的婆罗门心想:这个人是有言必有行的,如果出家,把全部财物作供养,我们谁都得不到。他们就解除了旧约,去领回了很多财宝。婆罗门儿子在供佛及僧三个月的最后一天,对僧众作了一一的供养,对世尊供养了上好的饮食衣物等等,尔后,在世尊前发了殊胜的菩提大愿:以此善根,愿我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饶益无边的无明众生。世尊立即称赞并授记他:“善哉!善哉!汝将来成为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名见义如来。”之后,世尊率领僧众返回了。

 

点我:

相关文章

佛说诸法本经--支谦

佛说诸法本经--支谦

佛说诸法本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听吾说诸法本。对曰唯然。世尊曰。若有外道异学有来问者。何谓法本。当答言。欲为诸法本。何谓习。更为习。何谓同趣。痛为...

撰集百缘经--支谦

撰集百缘经--支谦

撰集百缘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财宝无量。不可称计。似毗沙门天。德信贤善。体性调顺。...

饮酒失智

饮酒失智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称为五戒,这是佛陀的根本大戒,由七众共同遵守。  五戒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别人。许多人不解,何以饮酒本身既不会对别人的生命、财产,乃至名誉直接造成伤害,也不...

佛陀以慈悲心降毒龙入钵

佛陀以慈悲心降毒龙入钵

  佛初成道于鹿野苑度五比丘,又度化了耶舍等五十位年轻比丘后,思索着该往何方弘法,才能广利一切人天?   摩竭提国的优楼频螺迦叶三兄弟,信奉外道的他们,极受国王臣民的尊崇敬仰。虽然傲慢难调,...

佛说浴像功德经译文--未知

佛说浴像功德经译文--未知

   《佛说浴像功德经》 白话文参考 编撰:王亮居士 我是这样听说的。 一天,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和大比丘们以及无数大菩萨们一起。那时,会众中有位菩萨,名叫清净慧。他这般思想道:“是什么原因,致...

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不空

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不空

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夫真言陀罗尼宗者。是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顿证法门。亦是菩萨。具受净戒无量威仪。入一切如来海会坛。受菩萨职位。超过三界。受佛教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