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干摩比丘尼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有一位名叫春干摩的比丘尼,她住的地方有很多戒学较高的比丘尼,她们经常以神通力到北俱卢洲、西牛贺洲、东胜神洲、三十三天,或是人间富贵的地方,带回各种珍宝与美食。

  春干摩比丘尼看了,十分羡慕,常想:“我若能像她们那样该有多好啊!”并一再反复思量:“要到哪里学神通呢?能跟谁学呢?跟那些比丘尼学吗?不行,她们的嫉妒心强,大概不会教我;如果跟比丘学,男女众连讲个话都受到很多限制,更别提学诀窍了。”

  她每天左思右想,最后,想到了寺院外的六群比丘,春干摩暗自高兴地盘算:“这些恶行比丘既不受寺院管理,又不受戒律的束缚,谁也管不了,我可以跟他们学神通呀!”

  于是,她就以供斋的理由跟六群比丘联络,还亲手作了许多美味的饮食,供养六群比丘。然后,她说:“我有一个请求,希望你们能传授我一个神通。”

  六群比丘对她说:“教,是可以。但秘诀可不是随便教人的,按规矩,学习者需答应三个条件,首先要有大的供养,其次要以世间学问来交换,最后是一生中不准再传给其它人。不过,至于你嘛!如果你能在三个月内天天以饮食供养我们,再供养每个人六种资具,我们可以特别发心教你一个神通啦!”

  听完这话,春干摩比丘尼信以为真,便很高兴地答应了。三个月过后,她对六群比丘祈求:“我的供养圆满,应该教我神通了吧!”。

  他们爽快地说:“可以。不过,学神通首先要锻炼好身体,身体越强壮,越容易修出来。”

  “那我该怎样锻炼呢?”

  他们漫不经心地说:“第一天,先站在一个凳子上跳下来,依此类推,到第七天从第七个凳子上跳下来。这样,身体就锻炼好了。接下来,第一天,从一层楼跳下来,第二天,从二层楼跳下来,直到从第七层楼跳下来,一直坚持下去,这样,身体越来越好,神通也越来越大,以后,在空中飞来飞去,就没有问题啦!”。

  春干摩比丘尼真的照做,一天、两天、三天……到了第七天,她从第七个凳子上摔了下来,把腰椎骨摔断,变成驼背。她痛苦地对六群比丘说:“你们教的是什么神通啊?怎么把我的身体锻炼成这个样子!”

  六群比丘神态自若,蛮不讲理地回答:“这我们不管,该教的我们都教了。”

  听了这些话,春干摩比丘尼非常生气,无论在经堂里,还是在道路旁,逢人就说六群比丘是如何如何地骗她,害她变成驼背。

  很多比丘听说这件事后,到世尊前禀告:“世尊!是什么样的因缘使得六群比丘会欺骗春干摩比丘尼呢?希望世尊为我们解说。”

  世尊告诉比丘们:“现在的六群比丘欺骗她,以前也曾经愚弄过她。在很久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准备兴建王宫,请了许多木匠。这些木匠每天在弯曲、粗硬的木材上画线、凿锯,将木料打造得端直滑顺,手艺非凡。

  一位看守国库的驼背妇人看到后,心想:‘这些木匠技艺如此高超,能不能把我的身体也给做直了呢?那些木材弯曲又粗硬,而我的身体是比较柔软光滑,应该更容易做直吧!’经过一番思考后,她对木匠们说:‘您们的手艺很不错,能不能把我的身体也做得像木料那样地直呢?’

  这些木匠说:‘照道理是可以啦!不过有个条件,如果你能三个月内每天供养我们饮食,我们就愿意帮你做啰!’

  听完这些话,这位驼背妇女高兴地接受了。三个月过后,她对木匠说:‘我已经供养你们三个月了,现在可以把我的身体做直了吧!’

  这些木匠一本正经地说:‘是,现在可以了。不过,我们作木料是先在上面画线,再用斧头砍,锯子锯,如此木料就可以做得很直。同样地,我们也要在你身上画线,再用斧头砍、锯子锯,……。’

  还没听完,那个驼背妇女便毛骨悚然,很害怕地说:‘什么?用斧头砍?那不就把我给砍死了吗?’

  木匠不在乎地响应:‘那又有什么办法?只有这样才会有效果啊!’

  当时,驼背妇女十分伤心,却又不敢对任何人讲。

  比丘们,当时的驼背妇女就是现在的春干摩比丘尼,那群木匠就是现在的六群比丘。以前他们骗了她,没能满她的愿,直到现在,她仍旧继续受他们的骗。”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太阳五日未升起,只因两位修道人在吵架?

太阳五日未升起,只因两位修道人在吵架?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叫提耆罗,一个叫那赖。他们立志要有所成就,遂远离人群,住在深山老林里修道。不论春夏秋冬,他们都睡在石洞里,穿着野草编成的粗糙衣服,铺着野花编成的垫子;饿了就吃山林中采来的野果...

私欲遭苦报

私欲遭苦报

  韦婆多是一个很爱说警告语的比丘尼,她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常常以警告来阻止别人去获得。  她虽然出家受具足戒,但是却蔑视佛门的法规,她贪嗜食物,每次入城乞食,总是挑拣其他比丘尼所未到的一角,独受...

瞋恚之报

瞋恚之报

  须菩提少年时代与众不同,性情多变,集聪明智慧、乐善好施、策恨炽盛于一身。  他家里很富有,父亲常常给他零花钱,然而他不愿做金钱的奴隶,常常把钱施舍给穷人,有时看到衣衫褴褛的孩子很可怜,甚至把自...

因一念之差,他的命运悄然的改变

因一念之差,他的命运悄然的改变

  从前有个人叫元自实,他对缪材有恩,可缪材却忘恩负义,做出很对不起他的事情。  元自实感到愤恨不平,天未亮就带着刀,准备要去杀死缪材。  路上经过一座庵堂,庵主轩辕翁是位有道之士,很早就起来诵经...

不肯承担

不肯承担

  利踪禅师有一次在深夜里,站在僧堂前大叫道:“有贼!有贼!”  叫声惊动了堂内的大众,这时,刚好有一位学僧从堂内跑出来,利踪禅师就一把抓住他道:  “纠察师父!我抓住贼了。”  学僧推拒道:“禅...

佛说一切皆会舍离

佛说一切皆会舍离

  有一天,佛陀和阿难尊者在前往娑扫国城托钵的途中,看见一行人因车子坏了,满脸忧愁地坐在路旁,佛陀即开示:‘乘车时若舍离平坦的正道,而走在偏斜的路上,会导致车轮损坏。远离正法亦是如此,若起恶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