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76)迦叶尊者——功德无量世尊亲赞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曾有“无见堕恶趣,有见生善道”的教言,即没有因果正见的人难免堕落恶趣,而有因果正见的人自然能往生善道。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也在六千余名四众弟子前强调:“凡听闻、读诵、受持此《百业经》的人,若能对因果不虚生起坚定的信心,谨慎遵循因果,并且精进修持、忏悔罪障,一定不会堕落。”故弟子们对此经生起了极大信心。.....。

在翻译《百业经》的过程中有很多人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在此谨表谢忱。以此功德,愿我们及一切有情坚信因果,同生极乐!愿增吉祥!

一九九九年一月三十日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76迦叶尊者——功德无量 世尊亲赞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次,迦叶尊者在一个寂静的地方闭关了很久回到世尊身边。他须发皆长,衣衫褴褛。当时,世尊正为数百眷属传授妙法,眷属们见他如此模样,心生不悦,觉得他行为衣着很不如法。此时,世尊悉皆了知眷属们各自的心念,心想:我涅槃后,佛法全靠他来弘扬,他本已精通三藏,具足种种功德,如果众比丘经常轻蔑他实不应理,他应该是人天诸众所应恭敬赞叹的大德,所以,我应在众人前宣扬他的共不共的功德。便告众眷属曰:“你们不要轻蔑迦叶尊者,我涅槃后,我的教法全由他来弘扬。”接着对迦叶尊者说:“迦叶,你来和我坐在一个座垫上。”众眷属顿时觉得,世尊此举真是希有,肯定是迦叶尊者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迦叶尊者来到佛前,右膝着地,合掌顶礼,禀白世尊:“释迦世尊,您是我的本师,您是我的善逝,我是您的声闻。”世尊对众眷属宣说迦叶尊者的功德:“譬如,我在一天、两天、三天乃至七天之间可以住于第一禅定,迦叶他也可以象我一样,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的境界,凡我所能得,迦叶一样能如是;如四无念、四无色界等我所有的境界,迦叶全部具足,我的神变如大变小,一变多,水不能溺,火不能烧,住于虚空等种种不可思议的神变,迦叶也一样具足。”听到世尊对迦叶尊者如此赞叹,众眷属自然生起了很大的信心。


迦叶尊者受到了众人的恭敬,世尊又对众眷属作很多授记。时诸比丘赞曰:“世尊如此赞叹迦叶尊者,人天诸众也生起极大的恭敬心。稀有!奇哉!”
佛闻此言,告诸比丘曰:“不仅是现在,以前我也是在众人前赞叹他,他因此而得到众人的恭敬。曾在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执政,举国上下,无诤、无仇、无盗、无灾,政通人和,五谷丰登,君臣慈贤,庶民忠君,梵施国王如理如法地把整个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宫内有五百王妃与国王一起享受幸福的生活,但她们始终都没给国王生下个太子,虽然祈祷了所有的天尊,仍无济于事。当时,国王手下有五百位骄傲自满,恃纵放逸、性格恶劣的大臣,其中只有一个胜藏大臣,具足智慧,人格稳重,心地慈善,作事纵观大局而谨慎周到。这时,梵施国王与黎宏国王之间产生了一点矛盾,梵施国王心想:如果我的胜藏大臣住在黎宏国家,肯定两国之间的矛盾会解除,也不会起战争的,最好让他去住在那个国家。这样,梵施国王就把自己的意图告诉了胜藏大臣,胜藏大臣也欣然遵命,他就去黎宏国家暂时安住了下来。自那时起,因为胜藏大臣的智慧,使两国之间的关系日渐融洽。

后来,梵施国王年岁已高,而他的一个王妃居然怀孕了。九个月后,生下一个很庄严的孩子,宫廷上下都为小太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用牛奶、酸奶、酥油饼等上好的饮食喂养着他。到太子刚会行走时,梵施国王心想:我已经是年迈体衰了,很快会死的,太子年且尚幼,不能左右国政,其他大臣心机不良会害太子抢夺王位的。他便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重爱的胜藏大臣,把他接回来,王位交给他,他会很好地保护小太子,国家人民也不会有违缘。不过,毕竟现在他身为大臣,要想让他继承王位,一定要当众赞叹他的一切能力才干等,以免众人不服。这样,梵施国王就特派专使迎请胜藏大臣回宫与国王商议大事。胜藏大臣便从命回鹿野苑,梵施国王让宫内大小重臣,乘象骑马,城市内外,道路两旁都新加严饰,国王也是御驾亲临,整个迎接的场面非常隆重。久违了的君臣二人一见面,互抱相对无言。然后共乘一大象,共享盛宴,共一碟食。宴会将毕,国王慎重地对胜藏大臣说:‘重卿,我年岁已高,太子尚幼,我死后,一切国事均由您来替我,好好保护我的小太子。’胜藏大臣也答应下来了。后来,国王生病因各种草药秘方医治都无效驾崩了。胜藏大臣召集了所有朝中重臣对他们宣布:‘各位大臣,现在国王已驾崩,太子尚幼,以后,应由太子来继承王位,统领天下,我们现在应好好保护太子。’因国王曾亲赞其功德,故众人很信服于他。

诸比丘,你们是如何想的?当时的胜藏大臣即今世之迦叶尊者,梵施国王即今现证菩提的我,往昔我也曾对众臣前赞叹过他,今生亦如是。”诸比丘闻已,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点我:

相关文章

积阴德太重要了

积阴德太重要了

  唐朝彭城有个人叫刘弘敬,字元溥。世世代代居住在淮河淝水之间。家有资财数百万,常积德而不夸耀,人们都不知道他所积的德行。  他家虽然很富,取利于别人的财富,也使别人不怨恨。他拿出钱财帮助别人,施...

放生得智:54.著手回春祥峰和尚《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得智:54.著手回春祥峰和尚《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放生善报 第五章放生得智】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原文】  54.著手回春祥峰和尚  ...

念佛号老太君重见天日

念佛号老太君重见天日

 话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位居士丁传,他家书香门第,家境富裕。只是他的祖母孔太君双目失明二十多年了。一年春天,她对丁传说:“我只要两眼能得一寸光,老年的愿望就足了!”  看到许多老年人一生中忙...

阿难记忆力超群的因缘,原来如此!

阿难记忆力超群的因缘,原来如此!

  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比丘们兴起这样的疑问:“贤者阿难过去生是修持何种德行,今世得以有如此殊胜果报,能将佛陀所宣说的微妙教法,全部忆持不忘,一字也不漏失?”  于是众比丘便前往佛陀的...

佛经里的故事:失德的下场

佛经里的故事:失德的下场

  佛住世时,弗加沙王由于读诵了《十二因缘经》,体悟到昔日所追求的财、色、名、食、睡等五欲之乐,原来是烦恼的根本。于是,弗加沙王召集群臣,宣布将王位传给太子。之后,便自行剃发出家,发心追随佛陀修行...

大德故事: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

大德故事: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

  圆瑛法师,俗姓吴,出家後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他是福建省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阙氏,因祷于观世音菩萨,梦观音送子至,于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生此子。  在他五、六岁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