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承担

  利踪禅师有一次在深夜里,站在僧堂前大叫道:“有贼!有贼!”

  叫声惊动了堂内的大众,这时,刚好有一位学僧从堂内跑出来,利踪禅师就一把抓住他道:

  “纠察师父!我抓住贼了。”

  学僧推拒道:“禅师!你弄错了,不是贼,是我!”

  利踪不放手,大声道:“是就是,为什么不肯承担?”

  学僧惊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利踪禅师说偈道:

  “三十年来西子湖,二时斋粥气力粗;

  无事上山行一转,借问时人会也无?”

  有道是“擒山中之贼易,捉心内之贼难”,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向外执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欲乐,引生种种烦恼痛苦。三十年的修行,每日的二时粥饭,都只为了降伏心中的盗贼,能够如此领会,上山一转,心贼一捉,佛法就此当下了!

  利踪禅师对禅者的一番考验,实在是禅师的大机大用。

  六根门头尽是贼,昼夜六时外徘徊,

  无事上街逛一趟,惹出是非却问谁?

  昼夜二十四小时,如何守护我们六根的门户,不使它蠢动妄为,是修蝉不可忽视的功课。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德育故事:德量恢宏之王旦

德育故事:德量恢宏之王旦

王旦。幼沉默好学。父祐曰。此儿当至公相。初知平江县。其廨传有物怪。居多不宁。旦将至。前一夕。守吏闻群鬼啸呼云。相君至矣。当避去。自是遂绝。及为相。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曰。卿称其美。彼专谈卿恶。...

佛陀指月启发众比丘的故事

佛陀指月启发众比丘的故事

  编者按:你了解佛法的意义吗?你把佛法当成我们累世学习的终极目标吗?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佛陀说他的言教、他所传授的佛法,仅仅是觉悟真理的工具,而不是真理本身,所以要理智地对待,不应...

忍能致胜

忍能致胜

  有一次在般若会上,佛陀知道须菩提已经断除人我的执着,但大慈大悲的佛陀,仍然苦口婆心引出自己修行的事迹,以增加须菩提行「无相布施」和「无我度生」的信心。佛陀像是回忆似的追述着往事道:  须菩提!在我...

【八识】佛教八识是哪八识?佛教八识详解

【八识】佛教八识是哪八识?佛教八识详解

佛教八识是什么?  八识,即佛法按照功能把心区分为八个部分来认识,分别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就像兄弟八人共一村,村中诸事各持分,五个出外作买卖,心识居家独自尊。眼观耳闻鼻作探...

佛教故事:老病死苦常随逐

佛教故事:老病死苦常随逐

  过去,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天,波斯匿王在闲静处,作如是思惟:‘世间上有三种法,是可憎、不可爱、不可追念的。何谓可憎呢?就是老;何谓不可爱?就是病;何谓不可追念,就是死。’  波斯匿王...

慧光法师:什么是功德?

慧光法师:什么是功德?

什么是功德? 我们佛教常常讲功德,什么是功德?我们对这个名相的概念有一点模糊,我们知道它是好事、它是善的,修功德就是修善法,但是修功德,它实际的内容是怎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