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头上 都有光亮【生命场】

佛教故事:每人头上 都有光亮【生命场】

2018-03-11 中国佛教佛陀正法本意

  
我们常在神、佛的图画上,看见他们头上都有一个大圆圈,这表示神佛头上都有光。

当我十二岁,全家住在北平,我父亲在华北机关做事,有一位姓黄的同事,是福建人,两个人很要好。有一天,从上海来了两位朋友,来拜访我父亲,正好黄先生也在,於是替他们互相介绍,并约定晚上,同黄先生一同到他们投宿的旅社去再聚聚。

晚上七点左右,天色已经很暗,当时的北平,电灯还不普遍,路灯仅仅是一盏小煤油灯,在墙上的玻璃罩子面,光线十分黯淡。当我父亲同黄先生走向那旅社的胡同时,万无声,周遭无人,忽然黄先生大声说:「徐先生在那,王先生也在后边。」父亲望前看,什也没看见,觉得奇怪,再又走了一段路之后,果真看见徐、王二位先生一前一后,缓缓地走过来。事后我父亲问黄先生,何以他能在那种情形之下看见他们?

黄先生说:他从小就能看见每一个人头上的光,他母亲发现后,不许他说出来,他不轻易告诉别人,免得人家说他妖言惑。他说:「每人头上都有光,但是光度、大小、色,各不相同,凡是有权有势的人,大都是红光、紫光;清高正直的人,大都是白光、青光;贪污败类的大都是黑光、灰光;其他的黄橙绿赭,都依照各人的品德行,各不相同,而且光度的强弱大小,也是根据当时各人的气势运气,作不同的改变。」那天因他在白天,已经看见徐先生和王先生头上的光,所以到晚上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分辨出他们来。

据黄先生说:人的气质有时候会改变,譬如说某人以前是好人,后来被坏人引诱,变成坏人,那他以前白而高大的光,就会变成灰暗而低小。所以他见过的人,立刻就可以辨别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对交友做事方面,给他莫大助益。

黄先生在张作霖大帅极盛的时代,曾经见过这位东北的土皇帝,他当时看见他的光,是三丈高的红光。后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的前一个多星期,他又有机会拜见了一次。这次见过出来,他半天讲不出话来,因他很奇怪,张作霖此时头顶上的光,只有五六尺高,灰暗且微弱。果然不久就得到张被炸死的消息。

黄先生既然把这个秘密说了出来,索性又把另外一件秘密道出,这也是我父亲在偶然的一个机会发现的,对这件事黄先生更是讳莫如深。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我父亲同黄先生一起赴宴,返回时,走过一条冷清的街上,两个人默默无言地走著,黄先生忽然大笑起来,我父亲看看四周,并没有什可笑的事,於是紧迫追问,黄先生才照实说了出来。

他说,鬼是极端势利眼的,但是鬼的势利眼跟人的势利眼不同,人是怕权大势大的,而欺侮老实善良的。鬼却是怕心地善良、忠厚正直的人,鬼看见他们,就很尊敬地让路,或是很小心地站在远处等候,要是遇见有权势或是欺压善良的人,鬼就会戏弄他,或是连络小鬼嘲笑他,在他背上画个乌龟什的,弄根绳子给他做辫子。

方才他们走路的时候,有一位正直规矩的人在走路,一位小鬼看见他来了,就赶紧让路,靠在墙边上等他过去。正巧这时候,那个行路的人鞋带了,於是把脚蹬在墙上结他的鞋带,正好一脚蹬在小鬼的身上,小鬼当时惊骇得手舞足蹈,跑又跑不掉的样子,实在好笑,所以不知不觉便笑了出来。

(一九九二.二.六《联合报》 陈克立)

点我:

相关文章

提婆达多为何总跟佛祖过不去?

提婆达多为何总跟佛祖过不去?

  善求恶求缘品第四十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提婆达多。虽复出家。利养蔽心。作三逆罪。推山压佛。伤佛脚指。复纵放黑象。欲令害佛。别僧两部。杀漏尽比丘尼。以故杀生。疑畏受后报...

怀一颗恭敬虔诚之心求法,回报惊人!

怀一颗恭敬虔诚之心求法,回报惊人!

  从前,有个聪明、善良的妇人,深信佛法,经常在家中做好斋饭,款待僧人,以便学习佛法。  有一天,她又在家中做好斋饭,招待云游的行脚僧和附近寺庙中的僧侣来用斋。  僧人们用完斋饭,对妇人说些祝福的...

佛陀脚印

佛陀脚印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因一世杀牛,他们多世受报

因一世杀牛,他们多世受报

  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最小的妾叫做毗舍离,才智双全,波斯匿王把她当妹妹看待。她有三十二个儿子,都力大无穷。最小的一个,乘象过桥,碰上宰相的儿子,就把他摔伤在桥下。宰相子怀恨在心,暗中谋划报仇,制...

法从恭敬中求,这个故事告诉你!

法从恭敬中求,这个故事告诉你!

  过去无量世的时候,波罗奈国的国王叫梵摩达多,以正法治国教化人民,人口众多,国土富饶。当时,王后怀孕之后,头顶上自然出现一座宝盖,跟随王后移动。国王找相师来占卜,相师说:“这个孩子有大福德啊,以...

为何一女子在寺院里供养几千两银子,还不如几文钱?

为何一女子在寺院里供养几千两银子,还不如几文钱?

  文章选自中国佛学院广行法师编著的《可·为》——广行释讲《了凡四训》一书  心满则满 心半则半  昔有某氏女入寺, 欲施而无财, 止有钱二文, 捐而与之, 主席者亲为忏悔;    从前有一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