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女子在寺院里供养几千两银子,还不如几文钱?

  文章选自中国佛学院广行法师编著的《可·为》——广行释讲《了凡四训》一书

  心满则满 心半则半

  昔有某氏女入寺, 欲施而无财, 止有钱二文, 捐而与之, 主席者亲为忏悔;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女子到寺院里想做供养。可是,这是个贫女,身上只有两文钱,她把仅有的两文钱都拿出来供养了寺院,寺院的老方丈亲自为她出来诵经祈福回向。

  及后入宫富贵, 携数千金入寺舍之, 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已。

  后来,过了几年,这个女子被选到宫里做了贵妃。有一次,她“携数千金入寺舍之”,这次到寺里,大概是来还愿的;年轻的时候在寺里烧香许愿,这一生果然富贵了,再到寺里来烧香还愿,带了许许多多的财物来布施。这次老方丈并没有亲自为她诵经回向,而是请他的弟子代为她诵经回向。

  因问曰:吾前施钱二文, 师亲为忏悔, 今施数千金,而汝不回向, 何也?

  贵妃就非常不理解,前去问老方丈说:从前我就只是供养两文钱,您还来亲自为我忏悔诵经回向,今天我来寺里,供养了几千两银子,您为什么没有为我诵经回向啊?贵妃的意思是说:从前供养两文钱,您都亲自为我回向;现在供养几千金,自然就更要殷勤酬谢啊。

  曰:前者物虽薄, 而施心甚真, 非老僧亲忏, 不足报德; 今物虽厚, 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 令人代忏足矣。  

  贵妃以供养的多少论功德,老方丈以施心的厚薄答复她。老方丈说:从前你到寺里来烧香拜佛供养两文钱,虽然微薄,但施心十分的真诚,不是老僧亲自给你忏悔诵经回向,不足以报答你的恩德!现在供养虽然丰厚,但施心不像从前那样真诚,所以请我的弟子代为你回向就足够了。这里我们要仔细想想。

  贵妃先前是贫女的时候,心十分的虔诚,虽然只是两文钱,却是全心全意地供养。这个善心一发,两文钱出手,却是沉甸甸的分量,老方丈不能不来为她诵经回向。人心真诚有这样大的感动力量。这个善心真诚,布施虽少,得的福却是圆满的。

  后来做了贵妃,心态变得傲慢,带着富贵贡高傲慢的习气,德就损掉了;这个时候来拜佛,实际上修的福才半善而已。

  所谓“我慢高山,不存德水”,有傲慢摆在心里,供养心也大大不如以前那样虔诚了。

  所以,老方丈不必亲自来为她诵经回向。当然,这可能也是老方丈在以善巧方便教化她。

  总之,行善不尽心尽力,即使供养千金,也是半善;善心圆满,全心全意,即使布施两文钱,也是满善。懂得这一条道理,我们行善,不是着重在外相上,而是要注意自己的心。每做一件善事,都要让善心圆满,就像《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中所说的那样: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不图名、不图报,不论大小、难易,实实落落耐心做去。若力量不能行的,也要勤勤恳恳,使此善意圆满。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6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6

  清沈婆  沈婆,法名悟通,是吴江黎里人。三十九岁时,吃长素念佛,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受菩萨戒,每天都有固定功课。六十多岁时,一天晚上忽然梦见空中出现五色云,涌着船从西边来,观音大士坐在船中,活动...

施一口水

施一口水

  从前舍卫国中,有一豪贵梵志,财富无数,其人也很聪慧明达,只是堕入邪见,不相信善恶报应,说布施无益。舍利弗以慧眼观之,这个长者宿有大福,今得豪富,即往度之。舍利弗即以神足持钵到长者家,这时长者正...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安忍品63、安忍求和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安忍品63、安忍求和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63、安忍求和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东胜身洲一国王时,当时有个梵施王因不具备如身洲王一般威力,故而常常对他所拥有之荣华富...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寺院里新来一位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  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  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海涛法师:生死无常,你在烦恼什么呢

海涛法师:生死无常,你在烦恼什么呢

  在罗阅祇城有一个婆罗门,他听说舍卫国人民孝养父母,信仰佛法,而且善于修道,并供养佛、法、僧三宝。他心中十分向往,便想去舍卫国观光并修学佛法。  到了舍卫国,他看见有父子二人在田里耕种。忽然,儿...

海涛法师:太阳不见了

海涛法师:太阳不见了

  从前有两个修道人,一位叫题耆罗,一位叫那赖。他们在深山中专心修行,经过长期修炼,他们越过欲界的诱惑,获得了神通。  一天夜里,题耆罗起来诵经,累了便躺下来休息。这时,那赖也起来诵经,在狭窄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