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五祖将衣钵传于惠能的故事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众僧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了,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偈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偈子,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去擦拭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及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当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偈子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很是佩服。可是五祖弘忍法师看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正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偈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惠能禅师听到了。惠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偈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惠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偈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偈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偈子的旁边: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从这首偈子可以看出惠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这个偈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心态。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偈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惠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惠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偈子。然后在惠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惠能理解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惠能,让惠能连夜逃走。于是惠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惠能,但没有追到。

 

点我:

相关文章

高傲的萨遮尼犍

高傲的萨遮尼犍

  古代有一位名叫萨遮尼犍的婆罗门长老,号称全国最有智慧的人,门下有五百名弟子。他嘲笑天下人,所以,经常腹部挂一块金属板,在街上昂首阔步。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得意洋洋地回答∶“智慧暴满流出来...

中论卷三--鸠摩罗什

中论卷三--鸠摩罗什

《中论》第03卷 破合品第十四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说曰,上破根品中,说见、所见、见者皆不成。此三事无异法故则无合,无合义今当说。 问曰:何故眼等三事无合? 答曰: 见、可见、见者, 是三...

弟弟无意害哥哥业果成熟成驼背

弟弟无意害哥哥业果成熟成驼背

  复次长者子,又有五事,作畜生行堕畜生中。何谓为五:  一者、犯戒私窃偷盗。  二者、负债觝而不偿。  三者、杀生以身偿之。  四者、不喜听受经法。  五者、常以因缘艰难斋戒施会以俗为缘。  是...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三十七回拜寂靜音海夜神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三十七回拜寂靜音海夜神

  参寂静音海主夜神  起无量法藏大悲法  念念生喜庄严法门  而证入难胜地境界   善天色将晚,寂静音海已在菩提场中四处巡走,步子轻慢,没有声音,只是祥光随布闪灿,善财上前顶礼,寂静音海止步,...

年轻比丘与王后的因缘

年轻比丘与王后的因缘

  年轻比丘与王后的因缘  从前阿育王在世时,因为信奉佛法而每日供养一千个罗汉饮食。后来有一天,一个年轻的比丘跟随千人的僧团一起进宫。这个沙门坐下之后,上下打量宫殿,又一直盯着王后看。国王因此颇有...

佛说鬼子母经--失译人名

佛说鬼子母经--失译人名

  佛说鬼子母经一卷   失译人今附西晋录   佛游大兜国。时国中有一母人。多子性极恶。常喜行盗人子杀啖之。亡子家亦不知何谁取者。行街里啼哭。人已还共议。如是非一日。阿难及众沙门。出行辄见啼哭人。已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