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妇扫佛精舍得道因缘的故事

  园精舍的僧在佛陀的教导下,和合共住,用功精进。每天,僧庄严的讽诵、摄受的威仪,让精舍呈现出一片肃穆祥和的法界,同时也让住在精舍旁的贫穷人家,在耳儒目染下心生欢喜,和三宝结了善缘。

  “多庄严的佛陀,多和合的僧啊!如果能够供养他们,不知该有多好呢!”贫苦的妇人望著园精舍,陷入了沉思。但,再看看四周──“唉!”妇人叹了口气,自己的家中一贫如洗,拿什来布施供养呢?“难道就这样放弃供养三宝的机会吗?”妇人心想。这时,她突然灵光一现:“我虽然没有钱,但我可以尽我的心力做供养,不是也很好吗?”於是,妇人当下即决定要发心每天打扫园精舍。

  妇人说到做到,所以隔天一早就来到精舍,把精舍整理得一尘不染,令僧有清净庄严的环境能安心办道,也让所有来到道场的人生起欢喜叹之心。妇人日复一日从未间断,至诚之心始终如一。

  园精舍的附近还住了一位长者。有一天,长者出门游玩,马车不知不觉地行驶到一个奇妙的地方,在这所见到的景象,让长者叹观止── 因他看见远处的水泽中,竟有数十间以七宝砌成、高广妙好的房舍,在阳光的照映下,更显金碧辉煌。这时,长者看见房舍旁彷有个人影,由於难忍惊讶之情,便欢喜地大声询问道:“请问您,这一大片殊胜庄严、美仑美的房子,是属於谁的业啊?”这时,果然有声音远远传来,回答说:“有一位贫穷却具足德行的人,因洒扫佛陀的精舍,种了无上福报,未来会投生到这,我现在正在她建造这一片房舍。”长者听了,十分欢喜地说:“太好了,我一定要去找这个大福报的人,向她求取这些房子。”

  长者立刻驾著马车继续前进,前方出现的竟然就是贫妇又小又破旧的家。长者於是向妇人请求:“您有一件好东西,是不是能给我?我以五百两黄金做报酬。”妇人听了大不解:“我一直都是如此贫穷,哪会有什好东西呢?”长者说:“没关系,您只要答应我就好了。”妇人虽然疑惑,但还是答应了他:“好吧。”於是,长者便给了妇人五百两金,欢喜地离开。看著长者雀跃的背影,再看看手中沉甸甸的黄金,妇人觉得简直像在做梦:“究竟是什好东西呢?这个东西可真是帮我圆满供养三宝大愿的功臣呢?”

  妇人意外地获得五百两金,却始终没有用来添置家中所需,反而以这些黄金广修供养,种大福田。因她的清净发心,广积福德,圆满布施,不久便在一次听闻佛陀开示的当下,证得道果。

 

点我:

相关文章

李大安的故事 造佛像免灾

李大安的故事 造佛像免灾

  善恶祸福 丝毫不爽 明因识果 去恶修善  陇西人李大安,是工部尚书李大亮的哥哥。唐高祖武德年间,李大亮担任越州总管,大安独自一人从京城去探望弟弟。回程时,大亮派遣几名奴仆护送哥哥。来到谷州鹿桥...

佛教故事:不闻雷声的赞叹

佛教故事:不闻雷声的赞叹

  佛陀在七十九岁那一年的夏天雨季,在王舍城避雨安居。三个月安居期结束后,又出发往北方游化,一路上经过那难陀村、罗阅祇城,进入离车族人居住的毘舍离城。当出毘舍离城,来到了竹林村时,已经是隔年夏天的...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二十回拜大光王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二十回拜大光王

  第二十回 拜大光王  妙光城参见大光王  顺世三昧鸟兽山智  诸天围绕种性庄严  慈幢行法证难得行  一路上,善财童子一心正念,思惟着无厌足王所得的如幻智慧法门,渐渐次第向南游行,或者经过人间...

为何诵经前都要念开经偈?人身究竟有多难得?

为何诵经前都要念开经偈?人身究竟有多难得?

  佛教传闻  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传法的时候,有一天,释迦佛带着弟子托砵外出化斋。一群小孩在路上玩堆沙子。其中一位娇滴滴的女孩子,远远看见释迦佛带领弟子们而来,就半戏半真的用双手从地上捧一捧...

《百喻经卷下》:72、唵米决口喻

《百喻经卷下》:72、唵米决口喻

  译文:  曾有一人到丈母娘家去,见她在家捣米,就去那儿偷了一把米含在嘴里。妻子来见丈夫,想跟他说话,而他满口含着米,唔唔地不应答,因为在妻子面前怕难为情,不肯吐弃出来,也就不说话了。妻子见他不...

《百喻经卷下》:66、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百喻经卷下》:66、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译文  曾有一位长者的儿子与一帮商人入海去采宝。这位长者的儿子对入海驾船的方法可琅琅上口,譬如到了大海的漩涡、洄流、礁矶激溅之处,应当这样把、这样整、这样停之类。他对大家说:「入海方法,我全知...